汝光,原名汪回显,明代诗人
明徽州府祁门人,字汝光。
正德三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鞑靼兵犯边,督刍饷于畿甸,奏行劝借赈恤之令,民得不困。
景泰初,买牛具于河南,转送大同,济军民耕种。
途中见饿莩满路,奏发仓粟十余万石赈济,全活甚众。
往西川核实盐井,权豪请托一切不行。
万历间,历广州、惠州知府。
生卒年:?-?
汝光,原名汪回显,明代诗人
明徽州府祁门人,字汝光。
正德三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鞑靼兵犯边,督刍饷于畿甸,奏行劝借赈恤之令,民得不困。
景泰初,买牛具于河南,转送大同,济军民耕种。
途中见饿莩满路,奏发仓粟十余万石赈济,全活甚众。
往西川核实盐井,权豪请托一切不行。
万历间,历广州、惠州知府。
生卒年:?-?
注释: 闻猿:听到猿啼声。使蜀三年未得归,青山楼阁倚斜晖。 猿声久听浑闲事,却笑巴人泪满衣。 译文: 听说猿啼声已经三年了,我还没有回到故乡,只能望着青山上的楼阁斜照着余晖。猿啼声听了许久也像平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了,只是嘲笑那些巴渝之人,他们的泪水都湿透了衣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蜀地听到猿啼声后,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闻猿”为题,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明徽州府祁门人,字汝光。 正德三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鞑靼兵犯边,督刍饷于畿甸,奏行劝借赈恤之令,民得不困。 景泰初,买牛具于河南,转送大同,济军民耕种。 途中见饿莩满路,奏发仓粟十余万石赈济,全活甚众。 往西川核实盐井,权豪请托一切不行。 万历间,历广州、惠州知府。 生卒年:?-
杜受泰是明代的一位诗人。 字苍舒,生于明代,其生平和作品在历史文献中并未详细记载。杜受泰的诗作虽未留下完整的全集,但可以从其他诗人的作品集中窥见其风采。杜受泰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可能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原因,很多资料已经难以考证或流传不广
明代诗人李侨,字子高,号仙台子,是明朝著名的政治人物,生于1512年,卒于1575年。李侨不仅是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政府官员,曾历任平湖县令、绍兴知府及浙江按察副使等职,还曾备兵宁绍地区。 李侨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他生于明初的山东长清,自幼才华横溢,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才高中进士。他的官途也颇为顺畅,从平湖令到浙江按察副使,其间不乏治理地方
汪必东,字希会,是明代的诗人。 字希会,生活在明代,他的诗作主要收录于《过刘家隔》等作品集中。他的作品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通过诗歌这一形式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