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路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字遵甫,明末清初人,生于1607年,卒于1653年,他的诗作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路的一生虽然贫困,但他淡泊名利,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他对穷苦百姓有着深厚的同情,这在《遥经郡城作》等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范路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字遵甫,明末清初人,生于1607年,卒于1653年,他的诗作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路的一生虽然贫困,但他淡泊名利,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他对穷苦百姓有着深厚的同情,这在《遥经郡城作》等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注释】 ①围:环绕。幰:古代帷幔。玉箫:一种乐器。②试:品尝,鉴赏。③谁家:哪一家的。④杨柳第三桥:指柳絮飞满的第三座桥,即灞桥。⑤赏析:春游曲是唐教坊曲名,《乐府诗集》中载有《春游曲》,内容多为描写春天的景色和活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春日出游时所见的美景。 【译文】 车围着华丽的帷幕马衔着口衔,载取钿筝间玉箫。 想试试哪家的酒酿最好,东风杨柳下第3座桥。 【赏析】 此诗写春日出游所见之景
范路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字遵甫,明末清初人,生于1607年,卒于1653年,他的诗作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路的一生虽然贫困,但他淡泊名利,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他对穷苦百姓有着深厚的同情,这在《遥经郡城作》等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范又蠡是明代诗人,以《钓吟尊瓠室诗话》留名后世。范又蠡的生平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对诗歌的贡献与影响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讨论。以下是关于范又蠡的相关介绍: 1. 生平背景 - 基本信息:范又蠡字小范,怀宁人,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曾为诸生,生活在清朝顺治年间。 - 隐居桐城:范又蠡在顺治时期选择隐居于桐城,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忱。 2. 创作活动
金宗直,字季昷、孝盥,号占毕斋,是明代诗人,庆尚道善山人。 金宗直的成就和经历在当时并不被广泛记录,这可能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朝鲜李朝时期儒臣、士林派首领。著书立说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生活。他的《占毕斋集》《青丘风雅》《游头流录》《堂后日记》《彝尊录》等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范路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字遵甫,明末清初人,生于1607年,卒于1653年,他的诗作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路的一生虽然贫困,但他淡泊名利,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他对穷苦百姓有着深厚的同情,这在《遥经郡城作》等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茅瓒,字见沧,是明朝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丰富的政治经验而闻名。 茅瓒的文学成就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据《四库总目》记载,茅瓒有《见沧文集》十五卷。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理解。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研究其诗歌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