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字如农,自号敬亭山人,又号宣州老兵。
崇祯四年进士,授密云知县。
十五年,迁至礼科给事中。
上疏言事,帝指为“诘问诏旨”,下狱,密旨令锦衣卫帅骆养性毙之于狱。
养性不敢。
十七年遣戍宣州卫。
明亡后,流寓苏州,有《敬亭集》。
生卒年:1607-1673
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字如农,自号敬亭山人,又号宣州老兵。
崇祯四年进士,授密云知县。
十五年,迁至礼科给事中。
上疏言事,帝指为“诘问诏旨”,下狱,密旨令锦衣卫帅骆养性毙之于狱。
养性不敢。
十七年遣戍宣州卫。
明亡后,流寓苏州,有《敬亭集》。
生卒年:1607-1673
【注释】 简余寒铁:指白居易《简简吟》。 自我不见余秀才:自从你离去后,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夏云徂矣秋风来:夏去秋来,天气转凉了。 我今一到秀才宅:我今日又来到你的家。 堂前堂后生蒿莱:门前屋后长满了野草。 丈夫肮脏只如此:男子汉的心胸应该像天空一样宽阔,不应该被私情所困扰。 誓欲破家去乡里:发誓要离开家乡到外地去闯荡。 今日路旁一匹夫:今天在路边碰到了一个普通人。 当时万言干天子
《鸳湖夜泛》 一笑携长笛,飘然上野航。游鱼惊棹唱,野鸟避灯光。 贳酒随心泊,披襟称意凉。莫嫌夜深后,雾露满衣裳。 注释: 一笑携长笛:一笑之间,携带着长长的笛子。 飘然上野航:形容船儿在水面上轻轻摇曳,好像在空中飞翔。 游鱼惊棹唱:游动的鱼儿因为船桨击水的声音而感到惊慌,所以会躲避。 野鸟避灯光:野生的鸟儿因为灯光的存在而感到害怕,所以会躲避。 贳酒随心泊:用赊账的方式买酒来喝
注释 1 相知不在久:意指真正的朋友或知己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彼此的了解和情感的交流。 2. 岐路莫频惊:表示即使身处歧路(比喻不同的道路),也请不要频繁地感到害怕或不安。 3. 客舍由拳地:形容住宿的地方狭窄简陋,用“由拳”来形容其空间小。 4. 乡心夹漈城:表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同夹杂在山间的水流,难以割舍。 5. 霜前孤雁白:描绘了一幅霜降前的孤雁飞向天空的画面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情的描写。下面逐句进行翻译: 1. 老去人犹在,春来客未旋。 - 年岁渐长,但依然保持着活力与热情。 - 春天来临,客人没有回来。 2. 侧身天地外,卜宅水云边。 - 诗人选择了一种超脱的姿态,置身于天地之外。 - 在水云之间寻找自己的居所。 3. 月照归栖鸟,江喧出口船。 - 夜晚月光明亮,归巢的鸟儿在天空中飞翔。 - 江面上船只喧闹,发出的声音传得很远。
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字如农,自号敬亭山人,又号宣州老兵。 崇祯四年进士,授密云知县。 十五年,迁至礼科给事中。 上疏言事,帝指为“诘问诏旨”,下狱,密旨令锦衣卫帅骆养性毙之于狱。 养性不敢。 十七年遣戍宣州卫。 明亡后,流寓苏州,有《敬亭集》。 生卒年
明末清初山东莱阳人,字如农,自号敬亭山人,又号宣州老兵。 崇祯四年进士,授密云知县。 十五年,迁至礼科给事中。 上疏言事,帝指为“诘问诏旨”,下狱,密旨令锦衣卫帅骆养性毙之于狱。 养性不敢。 十七年遣戍宣州卫。 明亡后,流寓苏州,有《敬亭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