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珣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咏归轩》流传至今。
倪珣的诗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在《咏武陵庄》中,他描述了桃花、流水以及山中的宁静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倪珣通过他的诗歌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淡泊,这种情感在《寻幽秉微尚,结胜得桃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描绘了一幅理想的隐居图景,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世界的丰富,而非外在功名的追求。
倪珣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咏归轩》流传至今。
倪珣的诗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在《咏武陵庄》中,他描述了桃花、流水以及山中的宁静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倪珣通过他的诗歌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淡泊,这种情感在《寻幽秉微尚,结胜得桃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描绘了一幅理想的隐居图景,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世界的丰富,而非外在功名的追求。
这首诗是咏归轩的,它描绘了一位鲁国狂士的归隐生活。以下是逐句释义: 1. 鲁国有狂士,旷然沂水滨。 注释:鲁国有一位狂放不羁的士人,他悠然自得地站在沂水的岸边。 赏析:这里的“狂士”指的是一种性格豪放、不受世俗约束的人。他们不受常规束缚,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表达。这位鲁国狂士选择在沂水的岸边,远离尘嚣,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2. 乐景会单裌,好风生暮春。 注释:欢乐的景象伴随着轻松的心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咏武陵庄》。 注释: 1. 寻幽秉微尚 - 寻找隐秘的地方,追求高洁的志向。 2. 结胜得桃源 - 找到理想的归宿,如同陶渊明的桃源世界。 3. 桃花散红绮 - 桃花如红色丝带般散落。 4. 流水出通泉 - 泉水从洞中流出。 5. 山中有好怀 - 山上有令人愉悦的心情。 6. 三时熟新田 - 四季都能收获庄稼。 7. 薄取所性足 - 仅取所需,不贪多。 8.
倪仁吉,字心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诗人与画家。她不仅在诗歌和书画方面有所建树,还在刺绣艺术上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使后人称“得其书画片羽者,皆珍若拱璧”。 倪仁吉生于浙江浦江倪大村,一个诗书传家的家族。其父倪尚忠,工诗文,曾任江西省吉安府同知。由于倪父在公务之余常抱膝上教其读书识字,并进行启蒙教育,倪仁吉自幼聪明好学,深受父母兄弟喜爱。她在7岁时已能诵读《女戒》诸书,并在12岁时通读《孝经》
倪启作并非明代诗人,实际上他是一位清代的著名文人。倪岳(1637-1713),字元镇,号青丘子、槎轩,江苏常熟人,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享有盛誉,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其诗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为元明间一大家。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是明朝苏州府长洲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臣,曾修《元史》
明湖广安陆人,初名蛟,字志同,号九峰。 成化十七年进士。 授南京兵部主事。 弘治初,以王恕荐,入吏部,历员外郎、郎中,于善类多所推引。 正德初,擢光禄卿,进户部右侍郎,累官户部尚书。 时以用兵,调度烦急,加以岁荒,正赋不足,交区划适宜,民不大困。 而用事者皆不便之。 八年致仕。 世宗立,复故官。 后以太子太保致仕。 卒谥荣僖。 有《国史补遗》、《晚节园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