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器,原名陈烓,明代诗人

陈烓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下面将介绍这位明代诗人的生平、成就及其诗词名句:

  1. 基本资料
  • 字号与别号:陈烓,字廷器,别号琴轩。
  • 籍贯:广东东莞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 仕途历程:曾历任桂林教授、国子助教、许州知府、扬州知府等职,后升四川按察使,直至宣德元年(1426)任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元年(1436)任南京礼部尚书。
  1. 文学成就
  • 诗歌作品:陈烓的诗词作品广受欢迎,尤其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教育事业的贡献闻名。例如,在《送山东李佥宪遵安之任》一诗中,他表达了对新任官员的祝福和对地方治理的期望。
  • 词翰清雅:他在文辞上追求清雅,以文学知名于时。
  1. 诗词赏析
  • 《和少师杨公侍斋宫韵二首·其一》:此诗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及朝廷大祀时的盛况。诗句如“海宇春回万物熙,南郊大祀在斯时”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热爱。
  • 《送山东李佥宪遵安之任》:这首诗通过对李佥宪赴任的描述,表达了对新官上任的期待与祝愿。
  1. 社会影响
  • 教育贡献:陈烓曾任桂林教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 政治参与:他在永乐间历官许州、扬州知府,后升任四川按察使等职位,表现出了其对政事的关心及公正执法。
  1. 个人评价
  • 文学造诣:陈烓博通经史,以文学著称,其作品多且有深度,词翰清雅。
  • 人格特质:作为一位官员,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深受百姓爱戴。

陈烓不仅在文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政治生涯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他对教育和地方治理的热情投入,以及对政治清廉的坚持,使他成为了明代不可多得的文学和政治双全的卓越人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