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天末动清秋,一片闲云返故邱。
自是雅怀能脱略,肯因微禄更淹留。
葛巾漉酒芳樽满,藜杖看花小径幽。
寄语纷纷纡辔者,何如林下早归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凉风天末动清秋,一片闲云返故邱”,首联写景起兴,以秋风、白云、故丘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颔联写诗人归隐后的生活情趣:“自是雅怀能脱略,肯因微禄更淹留。”表明自己超然尘世,不为名利所动,宁愿过着隐居的生活。
颈联写诗人归隐后的怡情乐事:葛巾漉酒芳樽满,藜杖看花小径幽。葛巾漉酒,意谓用葛布做成头巾来装酒;藜杖看花,指拄着藜杖在山中漫步欣赏花景。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闲逸自在的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
尾联写诗人对那些迷恋官场、不务正业的人的讽刺:“寄语纷纷纡辔者,何如林下早归休。”诗人以反问句式劝勉人们不要迷恋官场、不务正业,而要效法自己,早日归隐山林。
【答案】
(1)译文:凉爽的秋风拂过天际,吹起了清秋的凉意,那片悠闲的白云又回到了故乡的原野上。我本来就有超脱世俗的雅致和胸怀,怎么会因为一点点微小的俸禄就留恋不去呢?
(2)注释:渊明:陶渊明。凉风天末:秋风从天之边际吹来。清秋:深秋。闲云:悠然自得的云。自是雅怀:本来就是高洁的情怀。脱略:超脱世俗。微禄:微薄的俸禄。甘贫:甘心于贫困。曳履:拖着鞋。纡辔:即纡袍,拖长了衣袍。纡:拖长。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开头两句写景起兴,先点时间——秋天,再点空间——高空,然后是自然物象——清风和飘动的白云;最后写人——陶渊明本人。这四句话把一个深秋的傍晚写得很有气势,很美。
三、四句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感受。“雅怀”二字点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他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累。“脱略”二字则道出了他的心态:他甘于淡泊、安守贫穷。
五、六句写诗人的闲情逸趣。诗人用葛巾漉酒、芳尊盈溢,藜杖看花、小径幽静等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闲逸自在的生活情趣。
七、八句写劝告世人。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说:“何必还要去追逐功名利禄呢?”意思是说,你不如像我这样,早早离开官场回到乡野中去。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与世人不同的生活态度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