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百里接长天,白马遥看宝应连。
斜照红收归鸟外,远山青抹断鸥前。
渔翁鼓枻空中去,贾客推篷镜里眠。
三岛蓬莱疑咫尺,乘流便欲访群仙。
以下是对《舟经白马湖》的逐句释义,并附上注释、作品赏析和创作背景:
- 诗句解读:
- 湖光百里接长天:描述湖面与天空连接的景象,表达了湖面的辽阔和深远。
- 白马遥看宝应连:远处的白马(可能是指湖中的白马山或者其他自然景观)与宝应县(位于江苏扬州市)相连接。
- 斜照红收归鸟外:夕阳的光线在湖面上反射,使得归巢的鸟儿仿佛被染成了红色。
- 远山青抹断鸥前:远山的颜色在夕阳的映照下变得朦胧,而断翅的鸥鸟则位于视线之前。
- 渔翁鼓枻空中去:一个渔夫正在用鼓槌敲打着小船的桨,似乎准备去往空中。
- 贾客推篷镜里眠:商人(贾客)推着车篷在车内打盹,可能是在休息或准备继续旅程。
- 三岛蓬莱疑咫尺:传说中的蓬莱三岛就在咫尺之遥的地方。
- 乘流便欲访群仙:随着水流,诗人便想要探访那些仙人或神物。
- 译文:
- 湖水与天空相接,绵延百里。
- 远方的白马山与宝应县相连。
- 夕阳的余晖映红了归巢的鸟儿。
- 远山上的树木在夕阳中若隐若现。
- 一位渔夫正在用鼓槌敲打着小船的桨,准备离开。
- 一位商人正在推着他的车篷,在车内打盹。
- 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湖光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诗意。
-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山水与人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诗中的“三岛蓬莱”是诗人对美丽地方的赞美,也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向往。
-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明朝万历二十年,当时陈烓任宝应知县。
- 宝应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在任职期间游览了当地的美景,并写下了这首诗。
- 名家点评:
-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陈烓刚刚到任之初所作,可能是由于他初来乍到,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 轶事典故:
- 据说诗人陈烓曾在宝应担任知县,他在任期间游览了当地的美景,并与当地民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作品赏析鉴赏:
-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
- 诗中的山水画面如同一幅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实景也有抽象,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 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初到任宝应知县时,他在游览了当地的山水风光后,被其美丽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 名家点评:
-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是诗人陈烓初到任宝应知县时所作的。
《舟经白马湖》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更是诗人对美好事物追求和情感寄托的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