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忠,原名吴承恩,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00?,卒于公元1582?
明小说家。
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
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
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
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生卒年:1500?-1582?
汝忠,原名吴承恩,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00?,卒于公元1582?
明小说家。
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
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
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
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生卒年:1500?-1582?
《对月》 人言天上月,中有姮娥居。孤栖谁与共,顾兔银蟾蜍。冰轮不载土,桂树无根株。纷纷黄金粟,岁岁何由舒。一闭千万年,玉颜近何如。相违不咫尺,照我阑干隅。一杯劝尔酒,为我留须臾。 注释: 人:人们 姮娥:指嫦娥 顾兔:指月亮上的蟾蜍,传说中月亮上有一只蟾蜍,形状像一只兔子,所以称为顾兔 冰轮:指月亮 金粟:泛指金色的颗粒,这里比喻桂花 咫尺:比喻距离非常近 阑干:栏杆 劝:敬酒劝别人喝 赏析:
秋夕 竹火煎茶寺,菱歌载酒航。 人间秋夕好,第一是钱唐。 译文 在寺庙里用竹火煮茶,乘船唱着菱角歌飘洋过海。 人间秋天傍晚最好的时候,第一就是杭州的西湖。 注释 - 竹火煎茶寺:用竹子燃烧的火光来煮茶,是一种传统而古朴的烹茶方式。 - 菱歌载酒航:在船上唱着菱角的歌,载着美酒泛舟江上。这是一幅宁静而又浪漫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人间秋夕好:指人们享受秋天傍晚的美好时光
诗句释义:床头的酒瓮中鹅儿熟了,江口春船上石首来船。 译文:诗人想与陶师共醉一饮,何时杏花开讲坛上。 注释:社瓮:指酒瓮。鹅儿:鹅鸭。春船石首来:石首是地名,此处代指石首来船。谋:谋划。讲坛:指讲学的地方。何日:什么时候。 赏析: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平静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学术的尊重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注释: 句曲:指茅山。句曲山,在句容县北,是著名的道教胜地之一。紫云朵朵:形容山势高峻,云雾缭绕。芙蓉:莲花的一种,比喻山峰如莲叶般美丽。直上青天度远峰:直插青天,越过重重山峰,形容山路陡峭,风景壮美。知是茅君骑虎过:知道这是茅山的道士骑着老虎经过。石坛风亚万株松:石坛上的松树被风吹得摇曳生姿。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图。首句以“紫云朵朵”形容山势高峻,云雾缭绕,形象生动
诗句: -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樟鹿为友
这首诗描述了石猴(孙悟空)从石头中诞生,带领众猴进入水帘洞并建立家园的故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注释: 石猴喜不自胜:石猴感到非常高兴,无法抑制自己的兴奋之情。 忽抽身往外便走:突然,石猴挣脱出来,向外跑去。 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石猴闭上眼睛,蜷缩身体,然后跳离水面,回到了岸上。 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石猴高兴地打了两个哈欠,说道“大造化!大造化!” 众猴把他围住
这首诗是《西游记·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的诗句。下面是逐句的译文: 当年清宴乐升平,文武安然显俊英。水陆场中僧演法,金銮殿上主差卿。 当年在和平繁荣的时期,文武官员们都表现出他们的才能和英勇。在水陆场中僧人讲法,金銮殿上皇帝亲自差遣官员。 关文敕赐唐三藏,经卷原因配五行。苦炼凶魔种种灭,功成今喜上朝京。 皇上下令赐予唐僧唐三藏(即玄奘法师),将经卷按照五行进行分配。经过艰苦的修炼
诗句 1 长老捧几卷登台,方欲讽诵,忽闻得香风缭绕,半空中有八大金刚现身高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这底下行者三人,连白马平地而起,长老亦将经卷丢下,也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慌得那太宗与多官望空下拜。这正是—— 2.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 3. 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 4.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出自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百回,是全书的结尾部分。 在“径回东土”一章节中,唐僧师徒四人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完成了取经的重任,回到了东土大唐。这标志着《西游记》这一宏大叙事的圆满结束。而五圣成真的描述,则彰显了佛教中的“五果罗汉”概念,即指获得佛性或达到涅槃状态的五位菩萨,他们通过修炼和证悟后,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境界。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在《西游记》的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中,唐僧和他的三位徒弟以及白龙马成功返回了长安。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成就感,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接下来将结合原文对诗句和译文进行赏析: 1. 诗歌内容: - 原文:“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 译文:听说天地有形象,显示覆盖天地承载生命;四季无形象
西晋时期文学家,“太康文学”的主要代表。 字安仁,又称潘安。 祖籍荥阳郡中牟县(今属河南),祖父潘瑾,曾官安平太守,其父潘茈,做过琅琊太守。 潘岳少年时就被乡里称为神童,二十多岁就名声大振。 初为河阳令、转怀县令,历任太子舍人、长安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 史书记载他“性轻躁”,热衷于官场趋炎附势,与豪门石崇谄事权贵贾谧,为谧“二十四友”之首,为世人所讥。
赵师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南宋诗人。 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 诗学姚合、贾岛,尊姚、贾为“二妙”。 所编《二妙集》选姚诗121首、贾诗81首。 绝大部分是五言诗。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