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岵,原名张次仲,明代诗人
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字元岵,初名允昌,字孺文,号待轩,一号钝庵。
天启元年举人。
不求仕进,奋力经训。
于《易》,宗晋王弼、宋程颐,以玩辞为本。
入清,自号浙汜遗农,榜其室曰待轩。
卒年八十八。
有《周易玩辞》、《困学记》、《待轩集》。
生卒年:?-?
元岵,原名张次仲,明代诗人
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字元岵,初名允昌,字孺文,号待轩,一号钝庵。
天启元年举人。
不求仕进,奋力经训。
于《易》,宗晋王弼、宋程颐,以玩辞为本。
入清,自号浙汜遗农,榜其室曰待轩。
卒年八十八。
有《周易玩辞》、《困学记》、《待轩集》。
生卒年:?-?
【注释】 1. 北固山: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 2. 浔:这里指长江。 3. 铁瓮人烟起:形容镇江铁瓮关一带人烟稠密,热闹非凡。 4. 焦山水气深:形容镇江焦山和青山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景色壮观。 5. 浮沉天设险:比喻地势险要,如水波般起伏不定。 6. 来往客何心:意为过往的客人对这里并不关心,可能是由于距离远或者交通不便等原因。 7. 一堑分南北:形容镇江大江两岸的地形差异明显
《咏史·七首投铜柱》解析:班固借西汉故事抒怀} 在班固的笔下,这七首诗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班固通过这组作品,反映了他对时局的不满以及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班固通过对西汉文帝时期缇萦上书救父的故事进行了巧妙的改编,表达了他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和悲哀。这一情节不仅揭示了班固个人的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不公。这种借用历史人物事迹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
【注释】 苔径:指长满了苔藓的小径。欹危:倾斜不稳的样子。幽人:隐士,这里指诗人自己。来去:往来。但闻:只听见,只是听到。啼鸟声:指小鸟的鸣叫声。不识:不知道。 【赏析】 《苔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诗人独自漫步于山中,偶然发现了一处小径,因长满苔藓而显得崎岖不平,于是产生了“路欹危”之感。他沿着这条小径往前走去,又见一只小鸟在树上啼叫,却不知它究竟在何处。全诗寥寥数语
《月出》 注释: - 月出微凉今夕好,月出正当门。 【注释】:月儿升起,今晚微凉,正适合赏月,月光正好照在门前。 - 岸帻微风至,钩帘清露繁。 【注释】:我披散着头发,感受微风拂过,轻轻推开窗帘,看到窗台上的露水凝结成珠。 - 客来宜卜夜,吾醉孰留髡。 【注释】:客人来了,应该选择这个夜晚相聚;我已经喝得醉意朦胧了,谁能帮我解开头发,不要让我显得那么不修边幅。 - 软语劳红袖,频催碧玉尊
【注释】 陆真如:陆羽,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了“煎茶法”。 【赏析】 这首五绝写诗人闲居时对茶事、水景的观赏以及内心的悠然之想。全诗四句,每句都写一种景象,且以人的动作和感觉来描绘景物,使诗中的物色与人的情志融为一体,浑然天成。首二句写春草绿,风翻卷,河水平,村绕岸,一派生机勃勃,自然之美。次二句写放船随近远,隐几度凉温,写人因自然美景而生的闲适心情。第三、四句写盆贴新荷叶
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字元岵,初名允昌,字孺文,号待轩,一号钝庵。 天启元年举人。 不求仕进,奋力经训。 于《易》,宗晋王弼、宋程颐,以玩辞为本。 入清,自号浙汜遗农,榜其室曰待轩。 卒年八十八。 有《周易玩辞》、《困学记》、《待轩集》。 生卒年:?-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受先,号南郭。 与同里张溥齐名。 天启四年,同创应社。 里人称溥为西张先生,采为南张先生。 崇祯元年进士。 授临川知县,摧强扶弱,声大起。 并在当地创立文社名合社。 移疾归。 张溥组织复社时,采在临川,不预其事,然声名相联,故攻复社者称溥、采同倡复社;崇祯帝追究时,溥已死,采不得不为之洗刷。 以周延儒为相,事得解。 福王时起礼部员外郎,南京失守,奸人群击之死,已而苏,避之邻邑
明山西阳城人,字金铭,号藐姑。 为诸生时,遍游吴越名胜。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除寿张知县,调曹县。 泰昌时,擢御史。 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可垦。 以疏荐赵南星,劾冯铨,遭陷害,戍肃州。 崇祯时起故官,擢刑部侍郎,以谳狱不称旨,落职。 再起为工部侍郎,调南京吏部尚书。 福王立,命理部事,上中兴十议。 为勋臣刘孔昭等指为“奸邪”,乞休。 国亡后,疽发背卒。 有《泊水斋文钞》
张逵是明代的诗人。 字懋登,号允庵,是浙江馀姚人,生于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卒于不详的某一年。他的生平和成就在现有的资料中鲜有记载,因此关于他的具体经历和贡献所知甚少。尽管如此,从他的诗作来看,他的作品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自然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