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径路欹危,幽人自来去。
但闻啼鸟声,不识鸟啼处。
【注释】
苔径:指长满了苔藓的小径。欹危:倾斜不稳的样子。幽人:隐士,这里指诗人自己。来去:往来。但闻:只听见,只是听到。啼鸟声:指小鸟的鸣叫声。不识:不知道。
【赏析】
《苔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诗人独自漫步于山中,偶然发现了一处小径,因长满苔藓而显得崎岖不平,于是产生了“路欹危”之感。他沿着这条小径往前走去,又见一只小鸟在树上啼叫,却不知它究竟在何处。全诗寥寥数语,生动地描绘出一条蜿蜒曲折、曲径通幽的小道,以及小路上鸟儿的啼声和诗人对此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行走时对小路的印象。“苔径”二字点明这是一条生长着青苔的小径。“欹危”,即倾斜不稳。这四个字写出了小路边上的青苔密布,苔痕斑驳,使人感到这小道十分险峻。“幽人自来去”五字,既表明了作者行走的神态,又写出了小道给人带来的一种神秘之感。“幽人”二字表明诗人是个隐居深山、不与世俗同流的人。“自来去”三字则表明他独自来到此地,而且似乎已不止一次。“但闻啼鸟声”六字,是说除了脚步声之外,他只能听到那树上小鸟的啼叫声。“啼鸟声”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不识鸟啼处”四字,则是诗人对前一句的具体回答。他虽然知道树上有小鸟在啼叫,但并不知道它究竟是在哪个枝头。
诗的后两句是写诗人在听到鸟鸣声后的所思所感。这几句诗写得极为自然,毫不费力。它通过写诗人听到小鸟的啼鸣声后的反应,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个优美的环境,并通过写诗人在听到小鸟的啼鸣声后的反应,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他的归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