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伤春未惯经。
苦偿磨折悔多情。
佳期难道等来生。
月借镜光留枕畔,风筛花影打窗棂。
今宵魂梦费调停。
【注释】
壬午: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伤春:悲叹春天的易逝。
苦偿磨折悔多情:指青春易逝,往事不堪回首。
佳期:美好的时光。难道:怎么能够。
月借镜光留枕畔,风筛花影打窗棂:月光映照在梳妆台上的明镜里,留下影子;风吹过窗户上的花木,打下了花影。
今宵魂梦费调停:今宵我的魂魄和梦境都难以平静。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元丰五年(1082)正月所作,时作者已从杭州通判任上罢官回京。此词为伤春之作。
上片写伤春之由。“第一”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春日易逝的感慨。“苦偿”两句,承上启下,说明自己对青春流逝感到痛心疾首,悔恨当年不该那样多情。“佳期”两句,化用了王昌龄《闺怨》“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诗句,抒发了对美好时光不能到来的哀叹。这三句词,表现了作者因青春流逝而产生的伤感与懊悔之情。“月借”两句,以物喻人,写出了作者夜不成寐、辗转反侧的情景。
下片写伤春之景。“今宵”一句,点出伤春的主题。“魂梦”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自己的魂魄无法安宁、梦境难以宁静,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愁苦。“月借”两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月光照进室内,留下斑斑点点的光影;清风拂过窗棂,摇曳着花影。这几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同时也渲染了作者内心的忧伤气氛。最后两句收束全词,言及自己虽身临美景,但心情却难以平静。全词语淡情深,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