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翀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诗句解析: 1. 短棹乘风去,轻舆带月归。 短棹:小船,形容船短而小。乘风:顺风而行。轻舆:轻便的车。月归:月亮落下。 2. 花香入径细,渔火隔江微。 花香:指路上闻到的花香。径:小路。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在水面上反射出的光芒。隔江:隔着江面。微:微弱。 3. 远寺犹闻磬,荒村半掩扉。 远寺:远处的寺庙。磬
诗句解释 1. 五落龙山叶:这里的“落”意味着落下,“龙山”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或自然景观。整句表达了一种对远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2. 三来雁足书:雁足书是一种古代书信的形式,通过大雁传递信息。这里用“三来”形容频繁地收到远方的信件。 3. 梦中亲舍近:在梦中,我梦见我的家就在身边,非常亲近和温暖。这里的“梦”和“亲舍”都传达了温馨和亲切的情感。 4. 天外故人疏:虽然身处天边
诗名:登黄鹤楼二首·其二 作者:张翀 诗句:乘兴凭阑处,乾坤亦胜哉。数峰天外出,孤雁日边回。郢树春云断,江烟晚照开。 注释: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诗人张翀。全诗共四句,每句均为七个字。其中第一句“乘兴凭阑处”描述了诗人登上黄鹤楼后,心情舒畅的情景;第二句“乾坤亦胜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第三句“数峰天外出”,描绘出远观山峦层叠、云雾缭绕的景象;最后一句“洞庭明月夜,黄鹤定归来”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槛外寒云度,凌霄八面开”:这一句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槛外,即楼外,寒云掠过,展现出一种空阔宁静的景象;凌霄,指楼高耸入云,八面开阔,给人以无限空间之感。 2. “长江吴楚堑,崔颢古今才”:长江和吴楚地区的界限,展现了地理的广阔。崔颢,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以其才华横溢著称,此句表达了黄鹤楼不仅是建筑上的杰作,也是文化上的重要标志。 3. “白日空楼阁,青山对酒杯”
举远楼 岁暮淮南客未回,那堪惆怅此登台。万艘帆影迷江树,千里河流没草莱。落日洲前闻雁叫,西风江上拥潮来。中原一望无穷思,忧国空惭廊庙才。 【注释】: 举远楼:作者自指。 岁暮淮南客未回:岁暮(年老时),指作者年老时;淮南,指作者的故乡淮南郡。 那堪:哪堪!哪能容忍! 惆怅:失意、苦闷。 万艘帆影迷江树:万艘(很多船只),帆影,船帆的影子映照在江树上。迷:迷蒙,模糊不清。 千里河流没草莱:千里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很长。君:对对方的尊称。游:指朋友相聚,游玩。别:分别。把袂:(挥手)表示告别。含杯:指饮酒饯行。气欲绝:形容酒兴正浓时,突然要分别,情绪激动得将要断气。潇湘云:泛指远方的山峦。夜郎月:泛指遥远的月亮。瑶琴:美玉制的琴,用它弹奏乐曲叫做弹琴。知音:比喻彼此了解的人。 【赏析】 此诗写与友人离别之情。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原因。二、三两句写惜别之情。“把袂”是挥手之意
短棹乘风去,轻舆带月归。 花香入径细,渔火隔江微。 远寺犹闻磬,荒村半掩扉。 石桥横渡处,醉看海云飞。
岁暮淮南客未回,那堪惆怅此登台。 万艘帆影迷江树,千里河流没草莱。 落日洲前闻雁叫,西风江上拥潮来。 中原一望无穷思,忧国空惭廊庙才
十年与君游,千里与君别。 把袂意不言,含杯气欲绝。 渐隔潇湘云,空留夜郎月。 一曲瑶琴弹,知音对谁说。
张翀是明代中期一位重要的诗人、词曲家,他的生平和创作在当时以及后世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关于张翀的介绍: 1. 个人背景 - 籍贯:江苏高邮人 - 字号:世文 - 家族关系:为王磐之婿 - 文学成就:与兄经、纮、从弟绘合称“张氏四龙” 2. 教育经历 - 入郡庠:十五岁时入郡庠,表明他早年便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 - 举人身份:正德八年(1513)被举为举人,显示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