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淳,原名程颢,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032,卒于公元1085

程颢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被誉为“明道先生”,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宋诗的介绍:

  1. 生平简介
  •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洛阳。
  •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被后世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1. 政治背景
  • 反对王安石新政,与神宗时期的政治变革有冲突。
  • 历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等职,参与政治实践和改革。
  1. 学术成就
  • 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 主张以诚敬存理,强调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 其学说对后来的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由朱熹继承和发展,形成“程朱学派”。
  1. 诗歌创作
  • 程颢不仅是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
  • 在宋代文学中,程颢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地位,成为宋代文学的瑰宝。
  • 程颢曾与弟程颐学于周敦颐,并共同创立了“洛学”,在哲学思想方面有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程颢不仅在哲学和政治上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在诗歌领域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的作品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艺术风格,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