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福建同安人,字敬夫。
好古博学,善属文,人称元履先生。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任兵部郎中多年。
天启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
四年,贵州巡抚王三善讨安邦彦败死,以复一代之,寻进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屡战有功,卒以事权不一致败。
解任俟代,卒于军中。
既没,囊无余赀。
谥清宪。
有《遁庵全集》。
生卒年:1576-1625
明福建同安人,字敬夫。
好古博学,善属文,人称元履先生。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任兵部郎中多年。
天启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
四年,贵州巡抚王三善讨安邦彦败死,以复一代之,寻进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屡战有功,卒以事权不一致败。
解任俟代,卒于军中。
既没,囊无余赀。
谥清宪。
有《遁庵全集》。
生卒年:1576-1625
释义: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在水边,秋天的声音半隐在树林中。飞过的蝉穿过了别棵树,声音还在不断地传过来。 注释:夕照——日落时阳光。水,指水边或河。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林,指树林,这里指树林里。别树,穿过另一棵树。未断——没有中断。曳来音——传来的声音。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小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美丽。首句“夕照尽归水”描绘了夕阳西下
【注释】 夕阳:夕阳西下时。欲下山:即将下山,指日暮时分。 恋流水:依恋着奔流的水。恋,留恋、依恋。 短笛牛羊归,馀光照童子:牧童吹着短笛,放羊归来;余光照照着小童。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写诗人黄昏时在村头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欲下山”,点出时间,也暗示了夕阳即将西坠的景致;次句写太阳将落,它依依不舍地留恋着流水,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了夕阳依恋流水的情景
明福建同安人,字敬夫。 好古博学,善属文,人称元履先生。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任兵部郎中多年。 天启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 四年,贵州巡抚王三善讨安邦彦败死,以复一代之,寻进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屡战有功,卒以事权不一致败。 解任俟代,卒于军中。 既没,囊无余赀。 谥清宪。 有《遁庵全集》。 生卒年
杨铨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字仲衡,生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杨铨的文学成就不仅仅限于诗作,他还曾担任广西参政等职,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官员。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收集和研究,其中《春寒漫兴》便是一首广为人知的代表作,展现了杨铨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杨铨的生平经历也颇为传奇。他出生于丰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进士,随后步入仕途,官至广西参政
明福建同安人,字敬夫。 好古博学,善属文,人称元履先生。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任兵部郎中多年。 天启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 四年,贵州巡抚王三善讨安邦彦败死,以复一代之,寻进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屡战有功,卒以事权不一致败。 解任俟代,卒于军中。 既没,囊无余赀。 谥清宪。 有《遁庵全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