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稚,原名蒋之翘,明代诗人
蒋之翘是明末清初的诗人。
字楚稚,号石林,又号雪樵,别署石户农。他出生于秀水(今嘉兴)人,居射襄城(今王江泾镇)。蒋之翘是蒋之华的弟弟,蒋兢的裔孙。他不仅因其文学成就被后世铭记,还因其丰富的藏书和对文化的贡献而受到推崇。在文学上,蒋之翘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
楚稚,原名蒋之翘,明代诗人
蒋之翘是明末清初的诗人。
字楚稚,号石林,又号雪樵,别署石户农。他出生于秀水(今嘉兴)人,居射襄城(今王江泾镇)。蒋之翘是蒋之华的弟弟,蒋兢的裔孙。他不仅因其文学成就被后世铭记,还因其丰富的藏书和对文化的贡献而受到推崇。在文学上,蒋之翘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忽忽岁方晏,递绪当廪秋: -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岁方晏”指的是岁末。 - “递绪当廪秋”中的“递绪”可能指代时间的流逝(如年轮、历史流转),“当廪秋”指接近秋天收获的季节。 2. 严霜挫群卉,悲风掠寒流: - “严霜”和“寒流”描绘了秋季天气的寒冷和霜冻。 - “挫群卉”表示植物被严霜所伤。 - “悲风”通常指冷风,这里强调了秋风的凛冽。 3.
平居 何言去国似孤舟,失意平居亦荡流。 对景未酬陶栗里,携诗䞉得谢宣州。 蒹葭霞静寒依渚,风雨秋高晚抱楼。 时事不禁萧索尽,停杯木落坐飕飕。 注释: - 何言去国似孤舟:说什么去国就像一只孤舟? - 失意平居亦荡流:失意的时候,平居也如流水般飘摇不定。 - 对景未酬陶栗里:面对景色却没有机会去实现陶渊明的理想。 - 携诗䞉得谢宣州:带着诗句和诗歌去拜访谢宣州(谢灵运的故乡)。 -
吾拙 候逼寒初至,循风欲授衣。 虚棂晚照薄,丛菊背霜微。 畚锸悲吾拙,乾坤老孰依。 干戈犹满眼,不敢出柴扉。 注释: 1. 吾拙:我的笨拙。 2. 候逼寒初至:天气寒冷,已经迫近冬季。 3. 循风欲授衣:随着风的方向想要穿上保暖的衣服。 4. 虚棂晚照薄:虚窗透出的微弱阳光。 5. 丛菊背霜微:菊花在秋风中带着轻微的霜。 6. 畚锸悲吾拙:用锹和桶铲子等工具感到自己的笨拙。 7. 乾坤老孰依
泊舟 止棹知何地,携藜复有村。 落花缘艇出,斗鸭近人翻。 未乞田家火,先邀野老樽。 百年知几醉,潦倒复谁论。 【注释】 - 止棹知何地:停船时知道在哪里停下。 - 携藜(lí):拿着藜杖,古代文人出行时的一种装具。 - 落花缘艇出:落花随着小船漂出去。 - 斗鸭近人翻:斗鸭游戏,鸭子接近人时翻腾。 - 田家火:田间人家的炊烟或火光。 - 野老樽:乡村老者的酒杯。 【翻译】 - 夜幕降临
诗词名句“嵯峨台阁当时体,七子同声固擅场。自分缘情言所志,后生莫漫薄高阳。”出自明代诗人蒋之翘的《阅诗集偶拈绝句·其三]。下面将对这首诗逐一进行解读: 1. 诗句原文及其翻译: - 嵯峨台阁当时体:形容当时的台阁建筑雄伟壮观,如同嵯峨山峰一般巍峨。 - 七子同声固擅场:指七位文人共同发声,自然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和优势。 - 自分缘情言所志:诗人认为自己的情感流露是真实的内心所想,不需要刻意修饰。
乍逢旋别正初春,冷落梅花解笑人。 千里江关谋食计,十年烽火醉吟身。 交尝岐路尤堪重,文至穷时自有神。 漫尔离樽何所指,黄云甲马故酸辛。 注释:乍逢旋别——刚见面就分别;正初春——正是初春时节;解笑——会心一笑;江关——江边关口;谋食计——谋划生活之计;十年——十年的战争;岐路——岔路口;交尝——相互交往;文至穷时——文章写到了极点;自有神——有神采;漫尔——随意;漫尔离樽——随意摆酒饯行
智标塔绝顶题壁 高标延百里,层塔出秋峦。 拾级青云直,凭阑白昼寒。 洪蒙尊一气,吞吐恣双丸。 下视真卑狭,将从问羽翰。 注释: 1. 智标塔绝顶题壁:在智标塔的最高处(绝顶)题写诗句。 2. 高标延百里:形容山势的高远和雄伟,如同一千里那么高。 3. 层塔出秋峦:层层的塔楼从秋天的山峰上拔地而起。 4. 拾级青云直:比喻人生的道路艰难曲折,需要一步步攀登才能达到目标。 5. 凭阑白昼寒
【注释】 李庆阳:诗人的字,这里泛指作者。 何徐踽踽:多么从容不迫啊。何:多么。 抒机轴:抒发心中的思绪。抒:写、表达。机轴(jī zhóu):本指织布时引纬线的装置,引申为思想、感情等的线索或中心。 倒一觞:把酒杯倒过来。一说指“以诗酒酬之”,即以诗歌酬答他。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前两句赞美李庆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李庆阳的敬佩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json { "诗句": "唐相祠堂旧楷模,萧萧梧竹接城隅。", "译文": "古老的宰相祠堂是古代的楷模,梧竹萧瑟地连接着城墙的边缘。", "注释": "梧桐和竹子在古代被用作装饰,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这句话描绘了古代官员住宅的宁静与雅致。", "赏析": "此句通过对桐竹与城隅的描绘,表达了古代官员住所的自然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梧桐和竹子在古代被视为高尚、纯洁的象征
【注释】 犁眉:形容眉毛像犁,弯而长。源委:指事物的根源和来龙去脉。魏晋:指魏晋时期,当时文人崇尚老庄,放旷不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犁眉”即李太白的评论。诗人以“出群材”称赞其才华横溢,用“魏晋”指代李白的诗歌风格,说李白诗中既有风雅,又有豪放。李白为人豪放不羁,不自命不凡,但世人仍对他充满猜测,所以称他为“英雄本色”。 首句赞李白才华横溢。犁眉,形容李白的眉毛弯曲如犁,像耕田一样
明代诗人蒋时谐,字伯循,号石屏。 蒋时谐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仅限于诗歌创作,还包括了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词句,又有细腻温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