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中和,清朝诗人。
生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卒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既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丁中和的生平与作品,不仅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丁中和,清朝诗人。
生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卒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的一生可谓多姿多彩,既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丁中和的生平与作品,不仅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我们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妖烽未平,长城遽坏,更谁砥柱海门,当九万里狂风巨浪: - “妖烽未平”:指的是外国的侵略者尚未被平定。 - “长城遽坏”:意味着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城在战争中被毁。 - “更谁砥柱”:砥柱是指坚固的支撑物,用来比喻有担当的人。 - “当九万里狂风巨浪”:形容国家面临的艰难险阻,如狂风巨浪般汹涌澎湃。 - “铁石肝胆”:比喻忠诚坚定的意志和决心
这首诗是一副挽联,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 上联:“岂徒壮士无依,孤寒痛哭,我亦下泪东瞻,半世悭缘羁鄂国。” - 注释: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左宗棠的同情和敬意。“岂徒”表示不只是,暗示左宗棠不仅壮志未酬身陷囹圄,更因年事已高,孤苦一人而倍感凄楚。“孤寒痛哭”形象地描绘了左宗棠孤独凄凉的境况。“我亦下泪”则是诗人自己也是被这份悲情所感染,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流下了眼泪
【译文】 十三年来,我在江海之中栖居,壮志豪情未曾消歇,无论贫与富、达与穷,一切似乎都由命运决定,只求那玉笛几声,吹破梦中黄粱。 千里之外的故乡庭院相隔遥远,我不禁泪流如雨,倘若真有神仙存在,我渴望能与你相会,只愿灵丹一粒,让我长生不老,白发老人也能再见到你。 【注释】 题黄鹤楼:在湖北武昌蛇山之巅,相传古代名士黄鹤曾在此乘鹤飞升。 江海栖迟:比喻隐居生活。栖迟:停留。 壮心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注释】挽:慰问。国荃:即曾国荃,字沅甫,曾国藩幕下的重要将领。 【赏析】这是一副挽联。上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竭尽毕生之力去为国效力,到死方休。下联“感恩知己,生不能忘”是说对朋友的知遇之恩,永远铭记在心。这副挽联表达了作者对曾国荃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严时泰是明朝著名的诗人,以创作《牢盆集》而闻名。下面将详细介绍他的生平与作品: 1. 基本信息 - 姓名爵里:严时泰,字应阶,余姚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登进士。 - 官职经历:曾任福建盐运司同知。 - 主要贡献:有《牢盆集》,其中包含七首诗作。 - 人物评价:《牢盆集》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 2. 文学成就 - 作品特色:严时泰在诗歌创作上,以其清新脱俗
明代诗人“妙用”是陈继儒。 字仲醇,号眉公,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被尊称为“明代文人四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丰富了明代的诗歌艺术,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诗人恩䥓,原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他是浙江馀姚人,生于明朝弘治十二年,逝世于嘉靖间,享年不详,生卒年份为1528-1587年。 恩䥓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十五岁时曾游览过山川胜地,尤其喜好谈论兵法和射箭。他的文学才华也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展现。恩䥓不仅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其诗歌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反思,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