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王铸言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王铸言的诗歌创作贯穿了清代中期,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赏析的作品。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展现了较高的成就。通过对王铸言诗歌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从中汲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智慧。
清代诗人王铸言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王铸言的诗歌创作贯穿了清代中期,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赏析的作品。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展现了较高的成就。通过对王铸言诗歌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从中汲取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智慧。
【注释】 史梦兰:作者的字。继室:古代指妻子死后再娶。九十大寿:这里指年高九十岁,是古代对老人的尊称。孝姑丈:即姑爷。训子孙:教导儿子和孙子读书。孚戚:通“服”。和睦相处。 【译文】 史梦兰续弦后,为继室田太夫人祝寿九十岁。 孝姑丈、训子孙、孚戚? 尊卑长幼,随时尽心,大为闺门留规矩; 弄针书、惜丝粟、施药饵,勤俭慈祥,行道有福,居然陆地作神仙。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继母的诗。全诗分两层意思
王仁俊是清代著名的辑佚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他以其丰富的学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在辑佚和历史学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 王仁俊的生平和学术背景为他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生于清朝光绪年间(1866-1913),字捍郑、杆郑、干臣,号籀许,江苏吴县东山人。作为朴学大师俞樾的弟子,以及张之洞的门人,王仁俊的学术之路得以在传统儒学的熏陶下展开
王之圻并不是清代诗人,而是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的诗人、学者和官员。他是直隶雄县人,字济似,号晓岩,别号茨庵,生于1617年,卒于1672年。王之圻在明崇祯十七年(1644)国变后,因家难移居至六合,期间他课子女作诗,躬耕为生。 关于王之圻的具体生平,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 1. 早年经历:王之圻出生于直隶雄县,明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国变后,他因家难而迁居至六合地区。在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