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臣,原名王家槐,清代诗人
王家槐并非清代诗人,而是近代的诗人。王家槐,字卓臣,又字竹丞,是清代诗人王家枚的弟弟。王家槐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王荫槐于嘉庆癸酉年(1803年)中举人,官至教谕,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以诗名噪江左,与当时的诗人王豫、王效成并称为“江左三王”。他的诗作《蠙庐诗钞》传世,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王家槐的孝行也为人所称道,光绪己亥年(1889年),他因葬亲而未参加科举考试,但李紫璈大令对他表达了赞赏之情,并赠诗称赞。
王家槐的诗歌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个人情感。《挽张之洞联》中的诗句“皋夔伊吕并千秋,忧国忘家,身后只余书万卷;朝野君民同一哭,感恩怀旧,心丧忍止服三年。”充分展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家人的深情,以及自己在政治动荡中保持节操的决心。王家槐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在后世仍被人们传颂。他的诗作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还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王家槐是清代诗人王家枚的弟弟,他的诗歌创作和个人品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王家槐的生平和诗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这位诗人独特的文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