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升,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
林升(1123年-1189年),字云友,又字梦屏,号平山居士,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林升的生平与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他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大约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这一事件对南宋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升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长并创作了他的代表作品《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
林升(1123年-1189年),字云友,又字梦屏,号平山居士,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林升的生平与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他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大约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这一事件对南宋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升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长并创作了他的代表作品《题临安邸》。
直把杭州作汴州出自《题临安邸》,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作者是:林升。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风格是:诗。 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释义是:直把杭州作汴州:意思是把杭州当作汴州,即把临安当作东京。这里的“直把”是“简直把”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统治者沉溺于享乐、不思恢复故土的愤慨之情。 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风格是:诗。 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拼音读音是:zhí bǎ háng zhōu
暖风熏得游人醉出自《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作者是:林升。 暖风熏得游人醉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风格是:诗。 暖风熏得游人醉的释义是:暖风陶醉了游人的心。 暖风熏得游人醉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风格是:诗。 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拼音读音是:nuǎn fēng xūn dé yóu rén zuì。 暖风熏得游人醉是《题临安邸》的第3句。 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上半句是: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出自《题临安邸》,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作者是:林升。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风格是:诗。 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释义是:西湖边上的歌舞何时才能停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统治阶级沉溺于享乐、忽视国家安危的愤慨之情。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风格是:诗。 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拼音读音是:xī hú gē wǔ jǐ shí xiū。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题临安邸》的第2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出自《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作者是: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风格是: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的释义是:山外青山楼外楼,意味着景色连绵不断,楼台众多,形容山川壮丽,景象开阔。 山外青山楼外楼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风格是: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拼音读音是:shān wài qīng shān lóu wài lóu。 山外青山楼外楼是《题临安邸》的第1句。
【注释】 ①题:在墙上题写文字。临安邸:作者的住所。 ②楼外楼:指西湖边的楼阁。 ③西湖:杭州的别称。 ④游人:指游客。 ⑤汴州:宋代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 ⑥直把:简直。作汴州:当作宋朝的京城开封府来对待。 ⑦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杭州西湖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北宋灭亡后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苟且偷安的愤懑之情
长相思 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 译文:温柔的春风,轻轻吹拂着柳树,青翠的山峦倒映在平静的江水中,笑声洒满了花香弥漫的小径。 注释:和风,温柔的春风;熏,轻柔地吹动着。杨柳,柳树。轻,轻盈。郁郁青山江水,青翠的山峦倒映在平静的江水中。笑语满香径,笑声洒满了花香弥漫的小径。 赏析: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的美景画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首句“和风熏
这首诗名为《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忧虑。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山外青山楼外楼 - 这句诗用“山”和“楼”两个自然景观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杭州西湖周围的美景。在杭州的周围,有连绵不绝的青山环绕,远处还有层层叠叠的楼阁,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里的“青山”指的是杭州周边的山脉,而“楼”则是指西湖边的各种建筑。这两句诗通过对比
林升,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 林升(1123年-1189年),字云友,又字梦屏,号平山居士,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林升的生平与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他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大约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这一事件对南宋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庆元鄞县人,字伯厚,号深宁居士,一号厚斋。 理宗淳祐元年进士。 宝祐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 历浙西安抚司干办公事。 正直敢言,对朝廷用人及各项弊政,多所批评建议,先后触忤权臣丁大全、贾似道、留梦炎,屡遭罢斥。 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后辞官还乡,专事著作二十年,宋亡不出。 有《玉海》、《困学纪闻》、《玉堂类稿》、《掖垣类稿》、《通鉴地理考》、《汉艺文志考》、《深宁集》等。 生卒年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 — 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 学者称虞山先生。 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 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 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进士)。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 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 嘉祐从侄。 少居庐山,师从名僧皎然学诗。 大历五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官杭州司马。 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后数年。 子李虞仲。 据说李端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 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