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原名吴镠,清代诗人
吴栻是清代的诗人,他不仅是陕甘宁青地区的诗人,还与吴镇、吴澄并称为“三吴”诗人。吴栻生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字敬亭,号对山、怡云道人、洗心道人,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人。他的一生虽然主要以教书为生,但他的作品至今仍被视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吴栻的生平可以追溯至他的早年求学经历。他在清乾隆二十年补博士弟子员,乾隆三十年选拔为贡生,乾隆四十二年赴西安考取举人,乾隆四十三年赴京考进士不第后,因家庭原因未再入京赴试。这样的背景显示了吴栻在学术道路上并不顺利,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他的晚年主要在家乡从事教学和整理自己的作品,直到清嘉庆八年病逝于家中,享年63岁。
吴栻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其诗作内容广泛,涵盖了山水、田园、友情等多个主题。其中,他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尤为出色,能够从细微处捕捉到大自然的美,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他的诗作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内涵,而且在形式上也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吴栻擅长运用平仄声律来表达情感,这种技巧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尤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诗歌创作逐渐趋于成熟,特别是在晚期,他的作品更加注重内在情感的表现。
吴栻的生平和作品展示了一个学者型的文人如何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的诗作不仅在清代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吴栻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歌的历史面貌,还能从中汲取到坚持自我、勇于探索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