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
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
萧颖士以女妻之。
与弟中行并有文名。
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
《全唐诗》存诗仅13首。
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生卒年:?-?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
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
萧颖士以女妻之。
与弟中行并有文名。
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
《全唐诗》存诗仅13首。
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生卒年:?-?
一夜关山雪满飞出自《凉州曲二首》,一夜关山雪满飞的作者是:柳中庸。 一夜关山雪满飞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夜关山雪满飞的释义是:一夜关山雪满飞:形容一夜之间,关山之上大雪纷飞,覆盖了山川。 一夜关山雪满飞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夜关山雪满飞的拼音读音是:yī yè guān shān xuě mǎn fēi。 一夜关山雪满飞是《凉州曲二首》的第4句。
九城弦管声遥发出自《凉州曲二首》,九城弦管声遥发的作者是:柳中庸。 九城弦管声遥发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九城弦管声遥发的释义是:九城弦管声遥发:指远处的凉州城内传来悠扬的弦管乐声。 九城弦管声遥发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九城弦管声遥发的拼音读音是:jiǔ chéng xián guǎn shēng yáo fā。 九城弦管声遥发是《凉州曲二首》的第3句。
穷阴拂地戍金微出自《凉州曲二首》,穷阴拂地戍金微的作者是:柳中庸。 穷阴拂地戍金微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穷阴拂地戍金微的释义是:寒风扫荡大地,边塞守卫在遥远的金微山。 穷阴拂地戍金微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穷阴拂地戍金微的拼音读音是:qióng yīn fú dì shù jīn wēi。 穷阴拂地戍金微是《凉州曲二首》的第2句。 穷阴拂地戍金微的上半句是
高槛连天望武威出自《凉州曲二首》,高槛连天望武威的作者是:柳中庸。 高槛连天望武威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高槛连天望武威的释义是:高门槛直通云端,远望武威城。 高槛连天望武威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高槛连天望武威的拼音读音是:gāo kǎn lián tiān wàng wǔ wēi。 高槛连天望武威是《凉州曲二首》的第1句。 高槛连天望武威的下半句是:穷阴拂地戍金微
黄沙碛里本无春出自《凉州曲二首》,黄沙碛里本无春的作者是:柳中庸。 黄沙碛里本无春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黄沙碛里本无春的释义是:黄沙碛里本无春:在荒凉的沙碛之地,春天本来就不会来临。这里用以形容凉州地区的荒凉与苦寒。 黄沙碛里本无春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黄沙碛里本无春的拼音读音是:huáng shā qì lǐ běn wú chūn。
青海戍头空有月出自《凉州曲二首》,青海戍头空有月的作者是:柳中庸。 青海戍头空有月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青海戍头空有月的释义是:青海戍头空有月:戍楼上的青海空有明月照耀,但戍边的士兵却无法享受到。这里表达了边塞士兵的孤独与无奈。 青海戍头空有月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青海戍头空有月的拼音读音是:qīng hǎi shù tóu kōng yǒu yuè。
一望关山泪满巾出自《凉州曲二首》,一望关山泪满巾的作者是:柳中庸。 一望关山泪满巾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望关山泪满巾的释义是:远望关山,泪水湿透巾帕。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关山的怀念之情,泪水横流,情感深沉。 一望关山泪满巾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望关山泪满巾的拼音读音是:yī wàng guān shān lèi mǎn jīn。
关山万里远征人出自《凉州曲二首》,关山万里远征人的作者是:柳中庸。 关山万里远征人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关山万里远征人的释义是:关山万里远征人:指远离家乡,跋涉万水千山去远征的士兵。 关山万里远征人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关山万里远征人的拼音读音是:guān shān wàn lǐ yuǎn zhēng rén。 关山万里远征人是《凉州曲二首》的第1句。
北风驱马雨萧萧出自《河阳桥送别》,北风驱马雨萧萧的作者是:柳中庸。 北风驱马雨萧萧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北风驱马雨萧萧的释义是:北风驱马雨萧萧:北风猛烈地吹动,马儿在雨中奔跑,形容风大雨急的离别场景。 北风驱马雨萧萧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北风驱马雨萧萧的拼音读音是:běi fēng qū mǎ yǔ xiāo xiāo。 北风驱马雨萧萧是《河阳桥送别》的第4句。
若傍阑干千里望出自《河阳桥送别》,若傍阑干千里望的作者是:柳中庸。 若傍阑干千里望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若傍阑干千里望的释义是:若傍阑干千里望:若站在桥边的栏杆旁,向千里之外远望。 若傍阑干千里望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风格是:诗。 若傍阑干千里望的拼音读音是:ruò bàng lán gàn qiān lǐ wàng。 若傍阑干千里望是《河阳桥送别》的第3句。
荀悦(148~209),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 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俭早卒。 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 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 侍讲于献帝左右,日夕谈论,深为献帝嘉许。 后奉汉献帝命以《左传》体裁为班固《汉书》作《汉纪》,写成《汉纪》30篇。 建安十四年(209年)逝世,年六十二。
陈端生,字云贞,清代弹词女作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嫁淮南范秋塘 (陈寅恪猜测为浙江秀水范璨之子范菼,郭沫若认为是会稽范菼)。 其夫范秋塘以科场案(一说继母控忤逆)谪戍。 端生在家奉侍,撰《再生缘》弹。 后范遇赦归,未至家而陈卒。 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 《再生缘》共二十卷,陈写至一十七卷,未竟而卒,馀三卷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绳续稿。
元抚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 幼颖悟,既长,博通经传。 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还居草屋,学者称草庐先生。 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起至京师,寻以母老辞归。 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以疾去。 武宗即位,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迁翰林学士。 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 实录成,复弃官归。 四方士负笈来学者,常不下千数百人。 少暇,即著书。 有《易纂言》、《仪礼逸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