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抚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
幼颖悟,既长,博通经传。
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还居草屋,学者称草庐先生。
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起至京师,寻以母老辞归。
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以疾去。
武宗即位,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迁翰林学士。
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
实录成,复弃官归。
四方士负笈来学者,常不下千数百人。
少暇,即著书。
有《易纂言》、《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吴文正集》等。
生卒年:1249-1333
元抚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
幼颖悟,既长,博通经传。
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还居草屋,学者称草庐先生。
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起至京师,寻以母老辞归。
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以疾去。
武宗即位,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迁翰林学士。
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
实录成,复弃官归。
四方士负笈来学者,常不下千数百人。
少暇,即著书。
有《易纂言》、《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吴文正集》等。
生卒年:1249-1333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欲雪未雪云黯黑,不知此日神仙谪。 - 注释:天空中的云彩似乎即将下雨,但又没有下,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就像被压抑的云彩一样。这里的“仙人谪”意味着某种不寻常或不平常的状态,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他人遭遇到的某种困境。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云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知命运的困惑。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富有想象力
【注释】 ①“束缚”句:意思是说笔被缚住,不能自由发挥。山中豪:指隐士。 ②“寸管”句:意思是说用小的笔杆入时,即使用细小的笔杆也能得到好的书法作品。 ③“几微”句:《庄子·外物》:“夫毫末之变,气之逆顺也。小年累之未流,则其涂不至所抵。”《汉书·艺文志》:“案书之体次,《易》有八卦,所以告吉凶之象;《书》载三王,所以动天地而感鬼神。其余近古有《礼》《乐》《春秋》、群书百氏……”。 ④“江人”句
临川野老自赞 身形瘦削,春林独鹤。 眼睛闪烁,秋霄一鹗。 远绝尘滓,大同寥廓。 自鸣自和,自歌自乐。 注释: - 身形瘦削:形容人的身体苗条瘦弱。 - 春林独鹤:春天的树林中只有一只鹤。 - 眼睛闪烁: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 秋霄一鹗:秋天的天空中飞过的一只鹰。 - 远绝尘滓:远离世俗的纷扰。 - 大同寥廓:宇宙广大无垠。 - 自鸣自和:自己演奏乐器,和谐美妙。 - 自歌自乐:自己唱歌
注释: 1. 皓首出山谷,从容定储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四皓的头已经白了,他们从山谷中走出,在储君即位后,他们从容不迫地制定政策。 2. 储皇已御极,论赏将谁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储君已经登上皇位,谁来和他一起讨论赏罚? 3. 飘然拂衣去,讵敢贪天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们潇洒地拂去衣袖而去,怎么敢贪图天大的美名? 4. 饱茹石上芝,坐荫岩下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们饱食于石上的灵芝
【注释】 小孤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是长江中游的一座孤岛。 三十年前东下时:指诗人三十多年前从江西上饶东下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时的景况。 开篷曾赋小孤诗:在小孤山下泊舟时,曾赋诗一首。 风涛如许相冲激:意思是江面上的风浪这样汹涌。 天柱迄今无改移:意思是天柱山依然屹立在那里,没有移动过。天柱山,即黄梅山,在湖北大冶县西北。 长愿江流平似镜:意思是希望长江的水流能够平静得像镜子一样。
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解释和翻译,并附有必要的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信是苍厓画作仙,等闲幻出小罗天 - 信是苍厓画作仙:确实如苍崖上画的仙人一般。"苍崖"通常指的是岩石或山壁,这里可能暗指画家在山壁上绘制了仙人形象。"画作仙"表达了画作的神秘和超凡脱俗。 - 等闲幻出小罗天:随手间变化,便幻化出小天地。"小罗天"指的是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微小天地,暗示画作中的仙境非常精致和微妙。 2.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碧溪相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事物本质和现象的理解。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解释: 赠碧溪相: 这首诗是赠给碧溪相的。碧溪相可能是一种观赏植物或生物,也可能是某种具有碧绿色彩的事物。在中国文化中,碧色常常与清澈、纯洁和宁静联系在一起,所以“赠碧溪相”可能寓意着诗人想要表达对这种事物的欣赏和赞美。 溪水无心管是非: 溪水没有心,因此它不会去关注是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罗汉过海图,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阿谁解衣盘礴裸,作此中乘第一果。阿谁是谁的意思,解衣盘礴裸是形容罗汉的形象,中乘第一果是指罗汉在佛法中的地位。 2. 等闲地狱骇屠沽,如许风波无不可。等闲地狱是说罗汉在修行过程中,能够超越世俗的困扰和痛苦,不受地狱之苦。 3. 巨浸弥天灵怪百,现前幻境元非我。巨浸弥天是指大海
荀悦(148~209),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 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俭早卒。 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 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 侍讲于献帝左右,日夕谈论,深为献帝嘉许。 后奉汉献帝命以《左传》体裁为班固《汉书》作《汉纪》,写成《汉纪》30篇。 建安十四年(209年)逝世,年六十二。
陈端生,字云贞,清代弹词女作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嫁淮南范秋塘 (陈寅恪猜测为浙江秀水范璨之子范菼,郭沫若认为是会稽范菼)。 其夫范秋塘以科场案(一说继母控忤逆)谪戍。 端生在家奉侍,撰《再生缘》弹。 后范遇赦归,未至家而陈卒。 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 《再生缘》共二十卷,陈写至一十七卷,未竟而卒,馀三卷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绳续稿。
元抚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 幼颖悟,既长,博通经传。 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还居草屋,学者称草庐先生。 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起至京师,寻以母老辞归。 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以疾去。 武宗即位,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迁翰林学士。 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 实录成,复弃官归。 四方士负笈来学者,常不下千数百人。 少暇,即著书。 有《易纂言》、《仪礼逸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