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临江军新喻人,字贡父,一作戆父、赣父,号公非。
刘敞弟。
仁宗庆历六年进士。
历州县官二十年,入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初同知太常礼院,以反对新法出知曹州。
哲宗元祐中召拜中书舍人。
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治汉史部分。
有《彭城集》、《公非集》、《中山诗话》等。
生卒年:1023-1089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贡父,一作戆父、赣父,号公非。
刘敞弟。
仁宗庆历六年进士。
历州县官二十年,入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初同知太常礼院,以反对新法出知曹州。
哲宗元祐中召拜中书舍人。
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治汉史部分。
有《彭城集》、《公非集》、《中山诗话》等。
生卒年:1023-1089
注释与赏析: 1. 久旱 - 长时间的干旱。 2. 山城带嵩高,常候嵩高云。 - 在山城中,人们常常等待从嵩山(河南)飘来的云彩和雨露。 3. 云兴似焚柴,雨注如翻盆。 - 云彩像燃烧的柴火一样旺盛,雨水像泼翻的盆子一样倾泻而下。 4. 田莱数百里,下泽犹平原。 - 田地延伸到数百里远,低洼地带就像平坦的田野。 5. 虽有耕凿勤,不如霢霂恩。 - 尽管人们努力耕作、开垦,但是比起天降的及时雨露
诗句翻译:秋桐不认识春风的面。 译文:秋天的梧桐树无法理解春天的温暖气息。 赏析: 刘攽(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在这首诗中,“秋风”与“春风吹动梧桐叶”的意象相互映衬,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秋天的寒意使得梧桐树难以适应,从而无法欣赏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与暖意。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
【注释】梁王:指梁武帝。乔木:高大的树木。无复:不再。况乃:何况。梵刹(fàn chà):佛寺、寺院,佛教建筑。十二衢:即十二条大街,泛指繁华街市。絪(yīn)缊:和暖而浓厚的气息。贤者:有德行或才能的人。孟轲(kē):名轲,战国时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远怀:深远的思念。濯:洗去。披窗:推开窗户。由来:一向,自古以来。慷慨:情绪激昂,意气豪迈。作歌诗:吟诵诗歌。千载:千年。辽:辽阔。忽如
诗句原文: 王师破金陵,兵自水窗入。 1. 逐句释义: - 王师破金陵:指宋朝的军队攻破了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在这里,“王师”是指宋朝的军队,而“破金陵”则表达了军队的辉煌胜利和对敌人的征服。 - 兵自水窗入:这里描述的是士兵进入金陵的情景。其中,“兵”指的是士兵,“自水窗入”则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在水边的窗户进入金陵的场景,可能是指通过船只或其他方式进入。 2. 译文: -
其十五 怀念的人就像棠树茂盛,招引隐居之人就像桂树幽深。 译文: 怀念的人就像棠树茂盛,招引隐居之人就像桂树幽深。 注释: 句一:怀人,思念的人 棠蔽芾,棠树茂盛 句二:招隐,招引隐居之人 桂窅窊,桂树幽深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的方式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怀人”即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而第二句则是通过描写棠树和桂树这两种植物来象征朋友,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注释】: 炎日似流金,火云如匹绛。 炎热的太阳如同熔化了的金,炽热的火云好像一匹绛红色的绸缎。 【赏析】: 首句“炎日似流金”写太阳像流动着的金子一样炽热;次句“火云如匹绛”写火云像一匹红色的绸缎一样燃烧。这两句诗都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夏天烈日灼人的天气,突出夏季酷热的特点。 “流金”是古代对太阳的一种美称,意思是阳光强烈得有如熔化了的金子一般。而“匹绛”则是一种红色的丝绸
注释: 岘首:指襄阳的东门。习池:汉时有习池在襄阳城中,后改为习池台。大堤:即樊山。樊山是襄阳的名胜,山上有樊山寺和万竹园。樊山寺在樊山下,万竹园在樊山南麓。花艳:指花的艳丽色彩。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襄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现了诗人对襄阳的热爱之情。 首句“岘首习池屡能到”,意思是说,我到过的襄阳城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欢去的就是岘首习池。岘首是古代襄阳城的东门
注释:你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 赏析:此诗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名篇,是作者在对庄子的《逍遥游》中“逍遥”的含义进行阐释时所作,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君:你。 其十四:指代上句中所说的“逍遥”,即逍遥游的意思。 逍遥游:指自由自在地遨游,不受世俗约束。 赏析:此诗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名篇,是作者在对庄子的《逍遥游》中“逍遥”的含义进行阐释时所作
注释:解除忧愁的南风,截断雨横东边的长虹。 赏析:诗中“解愠”意为解除忧闷,诗人通过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愉悦和舒畅,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意境优美,充满了诗意和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你曾答应过我,要像谢灵运那样创作赋诗以抒发自己的志向。现在你要转达中散大夫韦康的绝交书了。 赏析:诗人与友人约好共同创作赋诗,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但友人却未能兑现承诺,诗人对此感到失望和愤怒。他决定将这份情感通过书信传达给友人,并以此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满和失望
龚翔麟,生于世祖顺治十五年,卒于宗雍正十一年,年七十六岁。 康熙二十年(1681)副贡生。 由工部主事历迁至御史。 当官有干实,在谏台时,号称敢言。 初居武林田家湾,自号田居。 後得横河沈氏之居,谓之玉玲珑山馆,因获宋宣和花纲石玉玲珑,因以名其楼。 刻书多,以春秋集传为主,名为《玉玲珑阁丛书》。 藏书印有“玉玲珑阁藏书图记”、“龚稼村秘籍之印”等。 翔麟工诗词,与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
序灯,明末清初浙江杭州法喜院僧。 生卒年与俗姓均已失考。 大约公元1655年前后在世。 字奕是,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为诗僧笑鲁之孙,翼庵济白之徒,啸翁显鹏之侄,一门诗僧,尽擅诗名。 其诗词藻华赡,气度雍雅,时评甚高。 有《啸隐偶吟录》。 生卒年:?-
宋洛阳人,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 程颢弟。 年未冠,才能为胡瑗所重,授太学学职。 英宗治平、神宗元丰间,大臣屡荐,不仕。 哲宗初,以司马光、吕公著荐为崇政殿说书,后出管勾西京国子监。 哲宗绍圣中,因政见不合,削籍送涪州编管。 徽宗即位,徙峡州。 寻复官。 崇宁中致仕。 曾与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之奠基人,合称二程。 学说以“穷理”为主,强调格物致知。 因长期居洛阳讲学,故称“洛学”。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贡父,一作戆父、赣父,号公非。 刘敞弟。 仁宗庆历六年进士。 历州县官二十年,入为国子监直讲,迁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初同知太常礼院,以反对新法出知曹州。 哲宗元祐中召拜中书舍人。 博览群书,精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治汉史部分。 有《彭城集》、《公非集》、《中山诗话》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