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1] 。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生卒年:1012-1067
蔡襄,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1] 。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生卒年:1012-1067
何处西陵有墓田出自《铜雀妓》,何处西陵有墓田的作者是:蔡襄。 何处西陵有墓田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何处西陵有墓田的释义是:此句“何处西陵有墓田”意味着询问在西陵何处有墓地和田园,表达了诗人对古墓地的怀念之情。其中,“西陵”指古代帝王陵墓,“墓田”指的是墓地周围的田地。这句话通过疑问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古人遗迹的感慨。 何处西陵有墓田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知千载台倾后出自《铜雀妓》,谁知千载台倾后的作者是:蔡襄。 谁知千载台倾后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知千载台倾后的释义是:谁知千载台倾后:谁又能知道在千年之后,这座台子已经倒塌。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谁知千载台倾后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知千载台倾后的拼音读音是:shuí zhī qiān zài tái qīng hòu。
几多幽怨入危弦出自《铜雀妓》,几多幽怨入危弦的作者是:蔡襄。 几多幽怨入危弦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几多幽怨入危弦的释义是:几多幽怨入危弦:多少深藏的哀怨融入悲切的琴弦之中。 几多幽怨入危弦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几多幽怨入危弦的拼音读音是:jǐ duō yōu yuàn rù wēi xián。 几多幽怨入危弦是《铜雀妓》的第2句。 几多幽怨入危弦的上半句是
十五烧香穗帐前出自《铜雀妓》,十五烧香穗帐前的作者是:蔡襄。 十五烧香穗帐前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十五烧香穗帐前的释义是:十五烧香穗帐前:指在十五这个月圆之夜,女子在帐前烧香祭拜,以祈求平安和幸福。穗帐,指用穗子装饰的帐子,象征着富贵和吉祥。 十五烧香穗帐前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十五烧香穗帐前的拼音读音是:shí wǔ shāo xiāng suì zhàng
直道是履出自《亲祀南郊诗》,直道是履的作者是:蔡襄。 直道是履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直道是履的释义是:直道是履:直道,正直之道;履,行走。意为遵循正直的道路行走。 直道是履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直道是履的拼音读音是:zhí dào shì lǚ。 直道是履是《亲祀南郊诗》的第174句。 直道是履的上半句是: 臣襄咏歌。 直道是履的全句是:臣襄咏歌,直道是履。 臣襄咏歌
臣襄咏歌出自《亲祀南郊诗》,臣襄咏歌的作者是:蔡襄。 臣襄咏歌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臣襄咏歌的释义是:臣襄咏歌:臣子襄王吟唱诗歌。 臣襄咏歌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臣襄咏歌的拼音读音是:chén xiāng yǒng gē。 臣襄咏歌是《亲祀南郊诗》的第173句。 臣襄咏歌的上半句是:惟帝其侍。 臣襄咏歌的下半句是:直道是履。 臣襄咏歌的全句是:臣襄咏歌,直道是履。
惟帝其侍出自《亲祀南郊诗》,惟帝其侍的作者是:蔡襄。 惟帝其侍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惟帝其侍的释义是:"惟帝其侍"的释义为:只有上帝来侍奉。 惟帝其侍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惟帝其侍的拼音读音是:wéi dì qí shì。 惟帝其侍是《亲祀南郊诗》的第172句。 惟帝其侍的上半句是: 无疆惟民。 惟帝其侍的下半句是: 臣襄咏歌。 惟帝其侍的全句是:无疆惟民,惟帝其侍。
无疆惟民出自《亲祀南郊诗》,无疆惟民的作者是:蔡襄。 无疆惟民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疆惟民的释义是:无疆惟民:意为国家的疆域广大,民众众多。 无疆惟民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疆惟民的拼音读音是:wú jiāng wéi mín。 无疆惟民是《亲祀南郊诗》的第171句。 无疆惟民的上半句是:章明度揆。 无疆惟民的下半句是:惟帝其侍。 无疆惟民的全句是:无疆惟民
章明度揆出自《亲祀南郊诗》,章明度揆的作者是:蔡襄。 章明度揆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章明度揆的释义是:章明度揆:明察度量。 章明度揆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章明度揆的拼音读音是:zhāng míng dù kuí。 章明度揆是《亲祀南郊诗》的第170句。 章明度揆的上半句是: 乾刚不息。 章明度揆的下半句是: 无疆惟民。 章明度揆的全句是:乾刚不息,章明度揆。 乾刚不息
乾刚不息出自《亲祀南郊诗》,乾刚不息的作者是:蔡襄。 乾刚不息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乾刚不息的释义是:乾刚不息:指天德刚健永恒不懈。 乾刚不息是宋代诗人蔡襄的作品,风格是:诗。 乾刚不息的拼音读音是:qián gāng bù xī。 乾刚不息是《亲祀南郊诗》的第169句。 乾刚不息的上半句是:诜诜众子。 乾刚不息的下半句是:章明度揆。 乾刚不息的全句是:乾刚不息,章明度揆。
明末清初江南吴县人,名采,字若采。 入清,改名人瑞,字圣叹。 明诸生。 所居名贯华堂,又有唱经堂之名。 评《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水浒》为“六才子书”,又有唐诗、古文选本。 顺治十八年,清世祖去世后,以知县任维初贪残,与诸生倪用宾等聚哭文庙,被巡抚朱国治指为“震惊先帝之灵”,解南京处斩。 另有《沉吟楼诗钞》。 生卒年
丘逢甲,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 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 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 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 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
蔡襄,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1] 。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