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炎,原名倪良耀,清代诗人
倪良耀是清代诗人,字孟炎,号濂舫,别号石辑居士,又号大雷生。他生于1792年,卒于1854年,为桐城派文士之一。
倪良耀的生平事迹丰富且复杂。他在嘉庆十三年(1808)入县学,之后在道光十年(1830)担任云南宜良知县,后调任桂林灵川知县、临桂知县和太平府龙州同知等职。他的仕途生涯跨越了多个省份,包括江西南安知府、南昌知府以及江苏、甘肃按察使、布政使等职。尽管他的官职不断变动,但始终活跃于地方治理中,显示出他的才干与责任感。
孟炎,原名倪良耀,清代诗人
倪良耀是清代诗人,字孟炎,号濂舫,别号石辑居士,又号大雷生。他生于1792年,卒于1854年,为桐城派文士之一。
倪良耀的生平事迹丰富且复杂。他在嘉庆十三年(1808)入县学,之后在道光十年(1830)担任云南宜良知县,后调任桂林灵川知县、临桂知县和太平府龙州同知等职。他的仕途生涯跨越了多个省份,包括江西南安知府、南昌知府以及江苏、甘肃按察使、布政使等职。尽管他的官职不断变动,但始终活跃于地方治理中,显示出他的才干与责任感。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从扬州到淮安的旅途中所作。首句“秋心何其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慨;第二句“邗江有孤客”,描述了诗人在江边的情景;第三句“趁此宵月黄”,描绘了夜晚月色的美丽;第四、五句“凄凉暮天气,森沉混大泽”,写出了秋日傍晚的气氛和景色;第六、七句“奔鱼惊敝笱,伤禽惜短翮”,通过描写奔鱼和伤禽的动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第八、九句“非甘行役劳,风尘乏安宅”
自扬州至淮安舟行杂诗 其二珠湖一千顷,积气通太虚。 神光乍离合,夜见老蚌趋。 烟雨及晦明,光怪犹多殊。 我欲穷奇观,破此客兴孤。 注释:扬州的珠湖有一千多顷大,它积聚而成的气势可以通达太虚。神光时而离散、时而聚合,夜间还能看到老蚌在水面游动。烟雾和雨气交替出现,在黑夜和白天之间,光线的变化多端,景色也奇特多变。我渴望能够欣赏到这奇妙的景象,但因为旅途中的客思而感到孤单寂寞。舵尾指船舵尾部
秋心何其悲,邗江有孤客。 趁此宵月黄,曳兹布帆白。 凄凉暮天气,森沉混大泽。 奔鱼惊敝笱,伤禽惜短翮。 非甘行役劳,风尘乏安宅。 茫茫今古怀,狂歌荡吟魄
珠湖一千顷,积气通太虚。 神光乍离合,夜见老蚌趋。 烟雨及晦明,光怪犹多殊。 我欲穷奇观,破此客兴孤。 柁尾西南风,峭帆过须臾。 寥寥天地宽,幸勿囿一隅
倪良耀是清代诗人,字孟炎,号濂舫,别号石辑居士,又号大雷生。他生于1792年,卒于1854年,为桐城派文士之一。 倪良耀的生平事迹丰富且复杂。他在嘉庆十三年(1808)入县学,之后在道光十年(1830)担任云南宜良知县,后调任桂林灵川知县、临桂知县和太平府龙州同知等职。他的仕途生涯跨越了多个省份,包括江西南安知府、南昌知府以及江苏、甘肃按察使、布政使等职。尽管他的官职不断变动
清代诗人候曦,字朝宾,号衣澹,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戊戌年进士及第,并曾任观政刑部,殁后被祀于尊贤祠。关于他的作品有《尔耳集》等著作传世。以下是对候曦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经历 - 出生与教育背景:候曦,字朝宾,号衣澹,无锡人。他的文学成就和生活经历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仕途生涯:在戊戌年中进士,并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曾观政刑部,体现了他在司法领域的重要性和专业性。
倪伟绩,字熙臣,号岂功,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集《题蜻蜓·红衣款款飞》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倪伟绩的生平与文学造诣紧密相连。他是安徽祁门人,道光年间的诸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尽管关于他的详细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不多,但通过他留下的诗作可以窥见一个多才多艺的文人形象。他的诗词全集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和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