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龄是清代诗人,他的诗词全集包括《挽左宗棠联》等作品。
张景龄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而且反映出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责任感。在了解张景龄的同时,人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清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
张景龄是清代诗人,他的诗词全集包括《挽左宗棠联》等作品。
张景龄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而且反映出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责任感。在了解张景龄的同时,人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清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依据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分析,注意从形式和主题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然后描述画面时要做到“形神”并重,既不可失其神,也不可失其形。最后点明自己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注意不要只答出景物特点而没有表达自己的感情。 【答案】 译文:
清代诗人崔炳炎,字兰西,号祝农,是庆云县前程赵村人。他出生于1863年,逝世于1920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人物。 崔炳炎自幼聪颖,7岁随父读书,16岁中秀才,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中举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中进士,成为朝廷重臣。他的仕途颇为顺利,出任广东潮阳知县后,致力于地方治理与文化建设。 崔炳炎的诗歌作品以《挽张百熙联》为代表
高元振,字端叔,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以下是对高元振的相关介绍: 1. 个人简介 - 生平经历:高元振,宋明州鄞县人,是高琼七世孙。他接受了《易》、《春秋》等经典的教育,与郡教授傅伯成有过交往,门下的学者达到数百人之多。尽管多次参加礼部考试未能成功,但他的门生们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高元振博学多才,擅长诗歌创作。 2. 文学贡献 - 诗歌创作:高元振的诗词创作丰富多样,包括描写寺庙景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