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鹤斋,名旭,鹤斋其号。
安徽桐城县人。
桐城派古文家。
历任四川省夔州知府,留日学生监督、省学务处提督、省提学使、川东道台。
为官清正,大力倡办新式学堂。
因喜爱成都风物,遂家焉,竟成“成都五老”之一。
诗、书、画皆善。
今存《鹤斋诗存》、《鹤斋文存》,皆门人以寿金刊印。
《诗存》所收,从七十岁起,鹤斋本意如此。
生卒年:1852-1940
方鹤斋,名旭,鹤斋其号。
安徽桐城县人。
桐城派古文家。
历任四川省夔州知府,留日学生监督、省学务处提督、省提学使、川东道台。
为官清正,大力倡办新式学堂。
因喜爱成都风物,遂家焉,竟成“成都五老”之一。
诗、书、画皆善。
今存《鹤斋诗存》、《鹤斋文存》,皆门人以寿金刊印。
《诗存》所收,从七十岁起,鹤斋本意如此。
生卒年:1852-1940
天香室 坐君斗室挹天香,久对芝兰暮亦忘。归去却逢儿女笑,阿翁花气满衣裳。 注释: 译文: 在您家中的斗室里我品味着天香,一直对着芝兰直到日暮也忘记了时间。回到家里却遇到了孩子和孩子的笑声,您的香气充满了我的衣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在天香室中品鉴天香的场景。首句“天香室”点明了主题,天香室是诗人品鉴天香的地方。第二句“坐君斗室挹天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斗室中品鉴天香的情景
清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 道光十四年举人。 遍读经史百家及道藏、释典,诗词、骈体文皆闻于时,又擅丹青,尤工墨梅。 诗篇反映鸦片战争时情事,悲愤激昂。 又著《今乐考證》,为研究戏曲史重要资料。 集名《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生卒年
东汉扶风平陵人,字伯鸾。 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 娶孟光为妻,貌丑而贤,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 作《五噫之歌》,以讥刺时政,章帝使人追捕,逃亡齐鲁,后至吴,为人赁舂,妻为具食,举案齐眉。 闭户著书,疾困而卒。 生卒年:?-
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 陈留尉氏(今属河南开封市)人,子阮籍位列“竹林七贤”之一,孙阮咸亦是当时名士。 少师从蔡邕,蔡邕称为“奇才”。 汉献帝建安中,曹操徵之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 后官至丞相仓曹掾属。 好文学,尤善章表书记,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 诗歌亦有文名,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民众底层的社会问题。 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