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仪,原名闵鹗元,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0,卒于公元1797
清浙江归安人,字少仪,别字峙庭。
乾隆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累迁为安徽巡抚。
云贵总督李侍尧犯赃罪,公卿督抚皆言当斩,鹗元窥帝意欲宽之,独言“请用议勤、议能例,稍宽一线”,上从之。
后调江苏,以徇情欺罔夺官,释还里。
生卒年:1720-1797
少仪,原名闵鹗元,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0,卒于公元1797
清浙江归安人,字少仪,别字峙庭。
乾隆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累迁为安徽巡抚。
云贵总督李侍尧犯赃罪,公卿督抚皆言当斩,鹗元窥帝意欲宽之,独言“请用议勤、议能例,稍宽一线”,上从之。
后调江苏,以徇情欺罔夺官,释还里。
生卒年:1720-1797
【译文】 元宵节不见月亮,点上几盏灯,为河山添彩; 惊蛰未闻雷声,击鼓数声,代替天地宣威。 【注释】 巧对:巧妙的对联。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点几盏灯:元宵节时,人们会挂灯笼、放天灯等,增加节日气氛。 河山:指祖国大地。 生色:增添色彩。 惊蛰:指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春分后的第一个节气,此时阳气渐长,冬眠动物开始苏醒。 代:代替。 宣威:显示威风。 赏析:
【注释】 千尺青山:指高大的山,比喻人的志向高远。妙句:指好文章。凌小谢,指超越谢朓(南朝梁诗人)的诗才。金粟:佛家语,比喻菩萨。后身:指来世、转生。 【赏析】 此诗以“太白楼”为题,是咏太白楼的。诗人在诗中以千尺青山比喻诗人的豪情壮志,以金粟比喻菩萨,表示他希望来世能成为如来佛一样的人
清浙江归安人,字少仪,别字峙庭。 乾隆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累迁为安徽巡抚。 云贵总督李侍尧犯赃罪,公卿督抚皆言当斩,鹗元窥帝意欲宽之,独言“请用议勤、议能例,稍宽一线”,上从之。 后调江苏,以徇情欺罔夺官,释还里。 生卒年
邹奕孝,字念乔,是清代的一位知名诗人。 邹奕孝生于1728年,卒于1793年,是江南常州府金匮县(今江苏无锡)人。他的祖辈中有进士出身的邹升恒,这使得邹家在清朝初期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邹奕孝凭借其卓越的文学才华,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进士,并在之后的仕途中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如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等。 邹奕孝在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乐律和诗歌创作
邹思成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与创作成就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字孝瞻,号莪庵,生于乾隆时期的无锡,是清诗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名字。尽管他的作品并未公开出版,但通过其名字和别号,我们能够窥见他的文学造诣。邹思成的诗歌创作不仅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关注和思考
邹卿森,清代诗人,字衡湘,号心岳,江苏无锡人。他以诗文和绘画著称于当时,尤善画人物,作品风格独特。 邹卿森的生平可以追溯到他的出生年份,1643年。根据资料显示,他在70岁高龄时去世,其生活和创作时期主要在清代初期至中期。邹卿森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他还是一名文学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惠山麓观枫林》便是他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