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公,原名杨孝元,清代诗人
杨孝元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字介公,晚号端操子,又称蜕道人。他出生于1684年,逝世于1757年,是清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金匮区)人。他的家族在潮观村有较高的地位,其子潮观也因杨孝元的名声而得到重视和提拔。
杨孝元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在《梁溪诗钞》中留下了多首诗词。其中一首名为《柳港·柳港桥边列屋庐》的作品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此外,《黄华石寄示儿潮》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介公,原名杨孝元,清代诗人
杨孝元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字介公,晚号端操子,又称蜕道人。他出生于1684年,逝世于1757年,是清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金匮区)人。他的家族在潮观村有较高的地位,其子潮观也因杨孝元的名声而得到重视和提拔。
杨孝元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在《梁溪诗钞》中留下了多首诗词。其中一首名为《柳港·柳港桥边列屋庐》的作品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此外,《黄华石寄示儿潮》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注释】 柳港:即柳江口。在今广西柳州市北,古称柳江口渡头。桥:指柳江上建有浮桥,为过往船只过江之用。列屋庐:指柳江两岸的居民点。想当初:回想从前。儿童长大居何等:儿童长大后住在哪里?儿童:指年轻男子。何等:什么。亲友凋零有几馀:亲戚朋友都死光了剩下几个。几馀:很少。礼让昔年兴未易:过去人们讲究礼让时,还很难做到。诗书此日味谁茹:现在写诗作文章,还有什么味道可言呢?此日:如今。谁茹(ru)
黄华石寄示儿潮 清代诗歌中一抹清新自然之韵 1. 闻道岩州署 - 描述听闻消息至岩州官府 - 表达诗人对此事的好奇与关注 2. 黄华石已多 - 反映黄华石数量之多 - 彰显自然美景及资源丰富 3. 主宾还物色 - 形容寻找主宾或宾客 - 展现宴会准备之忙碌与热情 4. 童仆竞遮罗 - 描绘童仆们争相参与场景 - 表现仆人对主人忠诚及热情 5. 势必兼车载 - 强调携带必要物品需求 -
杨孝元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字介公,晚号端操子,又称蜕道人。他出生于1684年,逝世于1757年,是清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市金匮区)人。他的家族在潮观村有较高的地位,其子潮观也因杨孝元的名声而得到重视和提拔。 杨孝元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在《梁溪诗钞》中留下了多首诗词。其中一首名为《柳港·柳港桥边列屋庐》的作品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此外,《黄华石寄示儿潮》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杨恩寿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书画理论家、戏曲家及戏曲理论家。以下是关于杨恩寿的相关介绍: 1. 基本资料:杨恩寿(1835年—1891年),字鹤俦,名坦园,号蓬海、朋海、颉父,别署蓬道人,湖南长沙人。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早年开始科举考试,21岁中秀才,25岁得优贡,37岁中举,曾任湖北盐运使、湖北候补知府等职,以候补知府充任湖北护贡使。 2. 成就与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