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椿,原名杨椿年,清代诗人
杨椿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伯椿,号蔚乔,是桐城人。
杨椿年自幼聪颖,异于常人,弱冠时便工古文词,得到了姜宸英和朱彝尊等人的赞誉。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中进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检讨,分修《政治典要》。雍正初年充《明史》及《一统志》、《国史》三馆纂修官,历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兼修《三朝实录》。还与修《世宗实录》,乾隆二年(1737年),以原官致仕。
伯椿,原名杨椿年,清代诗人
杨椿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伯椿,号蔚乔,是桐城人。
杨椿年自幼聪颖,异于常人,弱冠时便工古文词,得到了姜宸英和朱彝尊等人的赞誉。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中进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检讨,分修《政治典要》。雍正初年充《明史》及《一统志》、《国史》三馆纂修官,历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兼修《三朝实录》。还与修《世宗实录》,乾隆二年(1737年),以原官致仕。
【注释】 阅遍红桥第五亭,更寻芳径渡芦汀。 芙蓉花里禅关掩,杨柳阴中画舫停。 碧巘遥凌孤塔白,从篁高拥一楼青。 几回欲去还留恋,聊写新诗付石屏。 【赏析】 此为游览小金山之作,首联总括游踪,颔联写景兼点题意,颈联对仗工稳,尾联抒发感慨。全诗意境优美,清新淡雅。 “阅遍红桥第五亭,更寻芳径渡芦汀。” 在游览过著名的红桥和五亭之后,诗人又沿着芳香四溢的小径来到芦汀渡口。 “芙蓉花里禅关掩
【注释】 江宁镇:今南京市。吴会:吴地,即今天的江苏一带。建康:今南京,古时也称建康。消沉老僧:形容僧人的神态。 【赏析】 此诗为登临之作。首二句写山势雄浑。三、四句写江流浩渺和水鸟翔集。五、六句写山川雄丽,物产丰富。末二句写僧人闲情逸致,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是一首优秀的山水小诗
杨椿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伯椿,号蔚乔,是桐城人。 杨椿年自幼聪颖,异于常人,弱冠时便工古文词,得到了姜宸英和朱彝尊等人的赞誉。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中进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检讨,分修《政治典要》。雍正初年充《明史》及《一统志》、《国史》三馆纂修官,历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兼修《三朝实录》。还与修《世宗实录》,乾隆二年(1737年),以原官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