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浮,原名蒋挹浮,清代诗人

蒋挹浮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清代官员和学者。他是清朝末年的进士,曾担任翰林院的庶吉士,并曾任湖广道监察御史。

蒋挹浮(1847~1922),字挹浮,祖籍河南新蔡县,后迁居河北蠡县郑村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尽管家境贫寒,但他天资聪慧,过目成诵,出语常惊座人。6岁时,他入馆拜贡生周锡孟为师,学习经典文学,16岁中秀才。然而,由于家境限制,他未能继续深造,于是转而去王辛庄教书,边教边学。

蒋挹浮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考中进士,随后被改任为翰林院的庶吉士。在翰林院期间,他继续深造,深入研究经史子集,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后来,他又被任命为湖广道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维护地方治安。

蒋挹浮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和官员,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的诗词作品也颇具特色,其中《咏菊》一诗尤为著名:“孤标不与众芳并,独立疏篱耐晚寒。”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菊花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品质的赞美。

蒋挹浮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和官员。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并在翰林院中深造。作为湖广道监察御史,他致力于维护地方治安和治理地方官员。他的诗词作品展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因此,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官员,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