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罗麓森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罗麓森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作不仅是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些作品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清代诗人罗麓森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罗麓森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作不仅是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些作品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1) 首句“自潭州起义”是说曾公于1851年在长沙发动“岳州会匪之变”。后“从征南北东西”,指曾国荃先后随曾国藩平定江西、安徽等省的叛乱。“奔走廿余年”,表现了曾国荃的辛劳和忠诚。第二句,“学浅才疏”,表明曾国荃虽有才能但缺乏真才实学;“微公莫识”
谢霖,字霖甫,是清朝著名的诗人。 谢霖的诗作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抱负与理想的追求。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还展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对于研究清代诗歌史以及诗人生平与思想,谢霖的诗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了解谢霖的生平事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生平背景: - 谢霖生活在清朝时期
瞿鸿瑺是清代诗人,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他生于1850年,卒于1918年,湖南善化(今长沙)人。 瞿鸿禨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同治十年,他进士及第,随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职务。在光绪初年的仕途中,他在大考中名列第一,后来晋升为侍讲学士。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他升任内阁学士,曾出使日本、朝鲜等国。 瞿鸿瑺的文学造诣也颇为突出,有《瞿文慎公诗选》流传至今
严树森并不是一个著名的清代诗人,而是一个清代的官吏,原名澍森,字渭春,是四川新繁人。他生于1814年,卒于1876年,曾担任过道光二十年的举人,后通过捐纳成为知县,并最终官至河南、湖北等地的同知。 严树森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一定的成就,他的篆书扇面作品展现了醇厚清丽的风格,与唐代李商隐、王昌龄等人的古诗相互融合,将桂林山水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他在篆书扇面的创作中也采用了古朴典雅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