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中,原名李好文,元代诗人
元大名东明人,字惟中。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
授浚州判官,入为国子助教。
泰定间除太常博士。
纂成《太常集礼》。
后为监察御史。
顺帝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之非,并言时弊之甚。
累官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
至正九年,皇太子入学,命以翰林学士兼谕德,乃摘诸经要略,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以所见,为《端本堂经训要义》,供太子学习。
又集历代帝王故事,成《大宝龟鉴》。
官终翰林学士承旨。
生卒年:?-?
惟中,原名李好文,元代诗人
元大名东明人,字惟中。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
授浚州判官,入为国子助教。
泰定间除太常博士。
纂成《太常集礼》。
后为监察御史。
顺帝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之非,并言时弊之甚。
累官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
至正九年,皇太子入学,命以翰林学士兼谕德,乃摘诸经要略,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以所见,为《端本堂经训要义》,供太子学习。
又集历代帝王故事,成《大宝龟鉴》。
官终翰林学士承旨。
生卒年:?-?
注释: 四海人传二宋名,玉京连占两科荣。 鄢陵初喜知公字,长乐终思送我行。 故里经过人不在,遗孤问讯泪如倾。 荒坟数尺西山下,一段平芜绿又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悼念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朋友的辉煌成就,以及对其离开后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友人故里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四海人传二宋名”
元大名东明人,字惟中。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 授浚州判官,入为国子助教。 泰定间除太常博士。 纂成《太常集礼》。 后为监察御史。 顺帝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之非,并言时弊之甚。 累官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 至正九年,皇太子入学,命以翰林学士兼谕德,乃摘诸经要略,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以所见,为《端本堂经训要义》,供太子学习。 又集历代帝王故事,成《大宝龟鉴》。 官终翰林学士承旨。
元代诗人仲璋,赵孟頫,是南宋宗室之后,以其卓越的文学和书法成就而著称于世。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朝湖州人。他的生平经历了宋亡、元初等时期,在动荡的年代中,他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还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为元朝的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诗作《送石仲璋》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元代诗人任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以下是对任询的介绍: 1. 生平背景 - 出生与早年经历:任询,字君谟,金末人,其父亲任贵有才干,善绘画。宋徽宗宣和、政和间,任询随父亲离开故乡,远游于江、浙地区。 - 仕途与转折:任询在正隆二年(1157年)考中进士,后历任省掾、大名总幕、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等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多次遭遇挫折,未能得到重用。 - 晚年生活:六十四岁任询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