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家,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县东门外(今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
外族祖为闽县谢震。
父魏本唐,嘉庆己卯举人。
魏子安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中举,屡试不第,主讲渭南象峰书院、成都芙蓉书院。
著有《花月痕》等。
卒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
生卒年:1818-1873
清朝作家,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县东门外(今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
外族祖为闽县谢震。
父魏本唐,嘉庆己卯举人。
魏子安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中举,屡试不第,主讲渭南象峰书院、成都芙蓉书院。
著有《花月痕》等。
卒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
生卒年:1818-1873
冰绡雾谷五铢轻,记访云英到玉京。 注释:冰绡雾谷,五铢轻,记录着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探访和思念。 赏析:这首诗的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厚情感。"冰绡雾谷"象征着一种朦胧、神秘的美,而“五铢轻”则暗示了货币的轻薄,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价值的珍视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苔径晓烟窗外湿,桂堂初月夜来明。 注释:苔径上的晓烟湿润了窗边,月光照亮了桂堂,营造出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是《花月痕》的第三回诗,作者是清代女诗人薛雪。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和赏析: 1. 风烟交灭愁侵骨,云雨荒唐梦感恩。 - 注释:风烟交织的景象使心中的忧愁更加强烈,如同云雨一样荒唐的梦境让人感激。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风雨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内心的痛苦,以及对于虚幻梦境中的感激之情。 2. 只恐乘槎消息断,海山十笏阻昆仑。 - 注释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 注释: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徒然留下遗憾和怨恨,美好的梦境往往在醒来后变得虚无缥缈。 -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多情之人的同情,感叹他们的情感常常是徒劳的,美好的梦境也是转瞬即逝,这两句诗揭示了人生的一种无奈和悲哀。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 注释:难道说追求爱情就像攀摘花朵一样困难,让人难以解脱吗?可惜的是,像飘落的柳絮一样,情感太过飘摇不定。
冰绡雾谷五铢轻,记访云英到玉京。 苔径晓烟窗外湿,桂堂初月夜来明。 菱花绰约窥新黛,仙果清芬配小名。 最是凝眸无限意,似曾相识在前生。 银壶漏尽不成眠,乍叙欢情已黯然。 萍梗生涯悲碧玉,桃花年命写红笺。 团香和泪常无语,理鬓薰衣总可怜。 莫话飘零摇落恨,故乡千里皖江边。 玲珑宝髻重盘云,百合衣香隔坐闻。 秋剪瞳人波欲活,春添眉妩月初分。 紫钗话旧浑如梦,红粉怜才幸有君。
清朝作家,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县东门外(今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 外族祖为闽县谢震。 父魏本唐,嘉庆己卯举人。 魏子安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中举,屡试不第,主讲渭南象峰书院、成都芙蓉书院。 著有《花月痕》等。 卒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 生卒年
南宋诗人葛立方是宋代的诗论家和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 葛立方生于不详的年代,逝世于1164年,祖籍为丹阳(今属江苏),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他的家族背景非常出色,父亲葛胜仲也是一名填词名家,父子俩均在文学界享有盛名。葛立方的一生颇为传奇,他曾在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并曾担任过正字、校书郎及考功员外郎等职,但因忤逆秦桧而得罪,最终罢职。他晚年归休于吴兴汛金溪上
清朝作家,字子安,又字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又号咄咄道人、不悔道人,福建侯官县东门外(今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东门村塔头)人。 外族祖为闽县谢震。 父魏本唐,嘉庆己卯举人。 魏子安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中举,屡试不第,主讲渭南象峰书院、成都芙蓉书院。 著有《花月痕》等。 卒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