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详,原名白履忠,唐代诗人
唐代诗人白履忠是一位博通文史,隐居大梁城的历史人物。他以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人生哲学著称,留下了《老子注》、《黄庭内景经》和文集等传世之作。下面将介绍白履忠:
生平与背景:白履忠,字不详,出生于汴州浚仪人,大约活动在唐中宗神龙元年前后。他在博涉文史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更为宁静的生活方式,隐居于古大梁城,时人称其为梁丘子。尽管生活简朴,但白履忠的学识和人格魅力使他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学术与著作:白履忠不仅在文学上有建树,还对道家经典进行了注释。《老子注》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而他的《黄庭内景经》则进一步丰富了他的学术研究内容。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他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
政治生涯:在睿宗景云年间,白履忠被征召为校书郎。虽然接受了这一职位,但他并未满足于此,很快便辞去了官职,继续过着隐士般的生活。直到玄宗开元时期,他才被再次召回京师,但同样因为身体原因婉拒了朝廷的任命,最终得以保全了自己的清高和志趣。
文学作品:除了《老子注》和《黄庭内景经》,白履忠的文集还包括其他一些诗词作品。然而,由于时间久远和个人原因,这些作品的数量并不多,但从有限的资料中仍可窥见其文学成就。
白履忠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更是一位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隐士。他的生活态度和学术成就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和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