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若麒并非明代诗人。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可知,余若麒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人物。
明神宗万历间人这一说法表明,余若麒生活在1620年至1687年之间。他是一位知名的诗人,其诗歌作品在《东莞诗录》中有收录,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影响力。
余若麒并非明代诗人。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可知,余若麒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人物。
明神宗万历间人这一说法表明,余若麒生活在1620年至1687年之间。他是一位知名的诗人,其诗歌作品在《东莞诗录》中有收录,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影响力。
【注释】诸峰攒合翠如环:众多山峰环绕,犹如绿色的环。 传衣推白足:传衣是佛教徒的服饰,推白足是赤脚行走。 偶然持钵访青山:偶尔拿着钵去访求修行的地方。 悟从无树非台里:在没有树的地方也可以悟到道理。 道在林光水气间:道就在森林和水面的光影之间。 夜月晓钟曾对语:在夜晚月光下,清晨的钟声中与佛祖对话。 个中赢得片时闲:从中获得了片刻的闲暇。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游览南华寺的经历
吴本泰,字美子,号药师,是明朝的诗人。以下是对吴本泰的介绍: 1. 生平简介:吴本泰,字美子,号药师,生于明浙江钱塘,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和文学造诣的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明亡后的动荡与流亡,最终在秋雪庵附近买下庄园闭门读书。 2. 作品成就:吴本泰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厚的艺术底蕴。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却又充满了哲理意味。 3. 个人品格
吴扩是明代诗人。 吴扩,字子充,出生于明苏州府昆山,是一位以布衣之身游历缙绅间的诗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还以其独特的个性和经历影响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阶层。 吴扩的生平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遍游南北”。他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这一生活态度。他在嘉靖年间避倭乱居金陵,其间曾遍访南方各省,直至晚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这种游历的经历使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余士奇并非一位诗人,而是明朝的一位进士和官员。余士奇字才伯,是明代东莞人,他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进士,并曾担任过教谕、分校河南等职。 余士奇的仕途并不涉及诗歌创作,他的生平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和行政工作上。他在任内建治官邸,为后来的安徽宁国府知府奠定了基础,但这一成就与诗歌创作并无直接关联。此外,余士奇在任职期间因疾病去世,他的遗爱祠至今仍位于安徽祁门县五里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