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郁是明代的诗人。
南海人,在明世宗嘉靖年间成为诸生。他的诗作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显得格外突出。他的诗作被收录在《飞来峰(耀真曾此聚群仙)》等多首作品之中。
李时郁是明代的诗人。
南海人,在明世宗嘉靖年间成为诸生。他的诗作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显得格外突出。他的诗作被收录在《飞来峰(耀真曾此聚群仙)》等多首作品之中。
铁桥 罗山桥水隔浮山,桥上群仙日在还。 纵有飞泉流涧底,仙源那得到人间。 注释与赏析: - “罗山桥水隔浮山”:这句诗描述了一座横跨在罗山和浮山之间的桥梁,桥下的水流将两座山峰隔开。这里的“浮山”可能指的是一座小山或丘陵,而“罗山”则可能是一座大河或湖泊旁边的小山。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这座桥成为了连接两地的通道。 - “桥上群仙日在还”:这句诗描绘了桥上的一群仙人正在过桥返回
飞来峰 耀真曾此聚群仙,谁似飞来七洞天。 但说峰头多异鸟,不知浮海是何年。 注释: 1. 耀真曾此聚群仙:指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聚集,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2. 谁似飞来七洞天:形容此山景色奇特,犹如人间仙境,令人向往。 3. 但说峰头多异鸟:指山上的鸟类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4. 不知浮海是何年:指山虽高耸入云,但依然有海水环绕,让人难以理解它的形成年代。 赏析:
【注释】 黍珠:指珍珠,这里泛指珍宝。庵:寺庙。铁桥西:在铁桥西边。鲍家:指唐代女道士鲍姑,姓鲍,号姑射仙人,曾修炼于中条山之阳,故称鲍姑。葛洪:《神仙传》载葛洪妻侄儿鲍姑、弟妹葛玄、葛仙翁皆得道而升仙。 【赏析】 此诗写一宝刹深锁寺中,庵里藏有明珠数颗,其色如火。若有人能解其中奥妙,便可得到仙家的真传,成为修道成仙的圣女了。 “一庵深锁铁桥西,庵里明珠似火齐。”首句写宝刹的幽深
青霞谷 岩前乱石本嶙峋,山洞桃花片片新。 流水自鸣丹灶冷,餐霞难觅旧时人。 注释: 1. 岩前乱石本嶙峋:形容岩石前的乱石形状奇特,参差不齐。 2. 洞口桃花片片新:描述洞口周围桃花盛开,一片片都是新的。 3. 流水自鸣丹灶冷:形容流水的声音如同丹炉中的火苗在燃烧,发出寒冷的声音。 4. 餐霞难觅旧时人:指寻找过去的人已不可再寻,只能以餐霞为伴
游小金山 梦入虎溪东,宛然见远公。云边思驭鹤,天外忆飞鸿。 不启琅函秘,无由误法通。禅心不可得,秋月湛波中。 注释: 1. 梦入虎溪东:梦见自己进入老虎出没的溪流东岸。虎溪,指浙江钱塘江,相传晋时吴地名士王献之梦中曾到此,有《梦作》诗。 2. 宛然见远公:仿佛看见灵运和尚(即慧远)在虎溪旁讲经说法。灵运和尚为南朝宋诗人,佛教徒。远公(即慧远),佛教高僧。 3. 云边思驭鹤,天外忆飞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赏析。作答时注意结合全诗内容,从语言、形象、表达效果等角度来分析。“五色山头绚彩光”,这一句描写了聚霞峰的壮丽景象,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神奇。“谁言天外即璇房”,这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聚霞峰比作天上的宫殿,突出了聚霞峰的神奇和壮观,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想象力。“非窥汉殿求丹室”意思是说,不是到汉朝的皇宫去寻找炼丹的地方
【注释】 列仙坛:即列仙之坛,传说中神仙聚集的地方。 咫尺高峰是太清,月明仙会宴瑶京:咫尺高峰指的是很近的山峰,太清指的是仙境,月明仙会指的是在月光照耀下举行宴会。 但从紫府窥直箓,不必人间留姓名:从紫府窥看直箓,不需要在人间留下名声。 【赏析】 此诗写诗人登临仙坛的所见所感。首联以“咫尺高峰”为比,写出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颔联则通过“月明仙会宴瑶京”这一景象
【注释】凤凰谷:在岐山之南。岐山今在罗浮侧:岐山现在位于罗浮山的侧面。皇明:指周代的盛世。西来鸟双青:指凤凰,是古代传说中吉祥、祥和之鸟。何似兹山禽五色:这山中的鸟有五种颜色,而凤凰只有两种颜色。 这首诗是诗人对岐山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诗人通过对凤凰和山禽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欣赏
诗句注释 - 泛月:指在船上观赏月亮。 - 罗浮:山名,位于今广东省惠州市。 - 秋杪:秋季的末尾,这里指秋天的夜晚。 - 星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木制成的船。 - 银河:指银河(天空中的一条亮带)。 - 千里:形容距离之长。 - 独倚:独自靠着。 - 西风:秋风。 - 凉月:明亮的月亮。 - 碧空:广阔的蓝天或天空。 - 万山多:山上有很多树木或山峦。 译文 泛舟穿越银河入夜
这首诗是明朝李时郁的《登海山》。全诗如下: 双舄凌风海上山, 空中楼阁有无间。 清秋击鼓冯夷舞, 白日弄珠神女还。 淡淡云霞悬宝地, 泠泠钟磬出人寰。 尘心自觉销来尽, 共拟移尊更一扳。 注释: - 双舄凌风海上山:形容登上了海上的山峰,鞋子被风吹得飘起来。 - 空中楼阁有无间:指在高空中看到了像人间一样的楼阁。 - 清秋击鼓冯夷舞:在秋天的夜晚,听到了冯夷(传说中的水神)在打鼓跳舞的声音。 -
汪淮(1519—1586)是明代的诗人,字禹乂,出生于休宁(今属安徽省),是一位以诗歌创作著称的文人。 汪淮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在明代诗坛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个对书法有深厚造诣的艺术家。汪淮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理想。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明福建福清人,字玉长。 身材魁岸,跅弛放迹,使酒纵博。 乡里轻侠少年皆听其指挥。 上官命捕之,亡匿清流王若家,尽读其藏书。 游徽州,为诗四章投知县张涛,涛延为上客。 后涛开府辽东,璧往从之。 涛欲荐之,以罢而止。 自此谙晓辽事,常欲有所作为,而终无机会,抱恨以终。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