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长,原名何璧,明代诗人
明福建福清人,字玉长。
身材魁岸,跅弛放迹,使酒纵博。
乡里轻侠少年皆听其指挥。
上官命捕之,亡匿清流王若家,尽读其藏书。
游徽州,为诗四章投知县张涛,涛延为上客。
后涛开府辽东,璧往从之。
涛欲荐之,以罢而止。
自此谙晓辽事,常欲有所作为,而终无机会,抱恨以终。
生卒年:?-?
玉长,原名何璧,明代诗人
明福建福清人,字玉长。
身材魁岸,跅弛放迹,使酒纵博。
乡里轻侠少年皆听其指挥。
上官命捕之,亡匿清流王若家,尽读其藏书。
游徽州,为诗四章投知县张涛,涛延为上客。
后涛开府辽东,璧往从之。
涛欲荐之,以罢而止。
自此谙晓辽事,常欲有所作为,而终无机会,抱恨以终。
生卒年:?-?
《西湖寻曹能始》中,何璧通过描绘西湖周边的垂杨、荇田等自然景观和春风中的十四弦,展现了一幅春日西湖的生动画面。诗中“放鹤僧归天竺雨”一句,不仅描绘了僧人放鹤归来的情景,还暗示了西湖周边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此外,“听莺人过六桥烟”一句,通过描写人在桥上聆听莺鸟歌唱的场景,进一步增添了诗歌的诗意和画面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以及游子思乡之情。诗中的垂杨、荇田
诗句原文: 挟策干时任转蓬,壮夫曾悔学雕虫。荒年有客愁炊桂,薄俗何人惜爨桐。 译文: 挟持着书卷追求功名,就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壮志未酬,曾经后悔学习文采,但已为时晚矣。在荒年之中,有客人因生计艰难而忧虑炊烟,而薄俗之人又有多少人珍惜那些能够传家的琴棋书画? 注释: 1. 挟策:拿着书本,表示求取知识、学问。 2. 干:这里指做官或做事。 3. 任:承受,承担。 4. 转蓬
注释: 秋日过能始民部署中 为郎无一事,客到但行吟。 落叶满官舍,此中秋更深。 庭虚闻咽潦,门冷集寒禽。 一自黄花对,转怀头上簪。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感慨。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日的景象,抒发了对秋天的无限热爱和感慨。 首联“为郎无一事,客到但行吟”,诗人以“为郎”自称,表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诗句解释: 1. “逢陈当时” - 指与某人相遇或重逢。 2. “湖海年年气尚横” - 形容湖海之景每年依旧,气势磅礴。 3. “相逢一笑盖初倾” - 表示两人相见时,一笑之下便显得亲近和融洽。 4. “悔因任侠轻妻子” - 后悔当初因为任侠行为而忽略妻子的感受。 5. “恨不从军结弟兄” - 遗憾没有选择加入军队成为兄弟,共同战斗。 6. “客里卖文难得价” - 在客居他乡时
【注释】 郑翰卿自新安移家金陵诗以讯之:郑翰卿,即李翰卿,字元振,号竹溪。唐大顺(890-901)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殿学士。南渡后,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后为秦州总管,卒于秦州,赠礼部尚书,谥文肃。新安,今安徽歙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故乡,故址在今安徽歙县。白下原:即今南京市玄武门一带。《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三:“白下,古地名也。吴大帝时,改秣陵为白下,故地在江左者,今称白下
诗句如下: 古寺门前新柳垂,思君先订听黄鹂。 译文如下: 在古老的寺庙门口,新长出的柳树垂下了枝条,春天的景色如此动人,思绪不禁飘向远方的你。想象着你此刻也在倾听黄鹂的歌唱,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早春画面,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古寺、新柳、黄鹂等
【注释】: 1.秦淮梦:指梦中的金陵(今南京)风光。2.隋苑上:指送王太古去扬州。3.游人叹落花:游人看到柳絮飞舞而感叹春光易逝。4.天涯:指远离家乡,在外漂泊。 【赏析】: 这是一首惜别诗,诗人在送别王太古时抒发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首句“我有秦淮梦”,写他梦中还常到过秦淮河一带。“虽还不是家”,说明梦毕竟是梦,不能真正实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吴闻礼是明代的诗人。 吴闻礼,字去非,出生于南直隶休宁县(今属安徽),是一位在明朝末年有着杰出贡献的抗清名臣。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以抗清志士的身份闻名于世。其诗作《浪淘沙·水宿》便是其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吴闻礼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也在他散文和杂赋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浪淘沙·水宿》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