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以训,字彦式,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明代著名诗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其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文人的生活情感。
伦以训于正德八年(1513年)举人,十二年(1517年)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二名(榜眼)。这一显赫的成就显示了他在科举中的出色表现,为他后来的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这种学识与才华的结合。
伦以训,字彦式,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明代著名诗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其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文人的生活情感。
伦以训于正德八年(1513年)举人,十二年(1517年)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二名(榜眼)。这一显赫的成就显示了他在科举中的出色表现,为他后来的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这种学识与才华的结合。
江行 春色满江皋,悠悠泛小舠。 万花迎日丽,孤树出云高。 尽日只欹枕,有时聊染毫。 何如江畔女,犹有浣纱劳。 注释: - “江行”意味着作者在江河上航行时所创作的诗篇。 - 第一句“春色满江皋”,描述春天的景象遍布江岸,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 “悠悠泛小舠”,表达了诗人乘坐小船在江面上悠然自得的状态。 - 第二联“万花迎日丽”,描写了花朵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分外灿烂美丽。 -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海珠寺” - 注释:海珠寺,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古老寺庙。 - 译文:站在海珠寺的门前,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海风带着凉爽和清新。 第二句:“两岸秋风吹白蘋,三城烟树隔红尘。” - 注释:白蘋(音pín),一种水生植物,秋天时颜色变为白色。三城,泛指广州附近的几个城市。 - 译文:两岸的秋风吹动着白色的蘋草,远处的三城被朦胧的烟雾和树木所环绕
【注释】 初夏:夏天的开头阶段。园亭:园林中的亭子。暮霭:傍晚时分的云气。苎(zhù):一种草本植物,这里代指夏天。掷帘细认重来燕:轻轻拉开窗帘,仔细辨认归来的燕子。绕径如闻旧啭莺:在小路上可以听到鸟儿啼叫的声音。青子半:指树上的青色果实。碧山浓淡翠云横:绿色的山峦,浓淡不一的色彩,翠绿的云彩纵横交错。望中不尽迢遥意:远望中,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之情。鸣皋:即鸣皋泽,位于今河南洛阳市西
【注释】 谒张文献公祠:谒见张文献的祠堂。文献,即文天祥,南宋末抗元名臣。此指张文谦。 峻岭凌云泻碧川:高峻的山峰直插云霄,山下的碧绿江流奔腾而下。 勋名史外孤踪远:在历史的记载之外,他的勋业和名声已如遥远的孤鸿。 文献江南万古先:作为文献的传承者,他成为江南文化史上最早的奠基人。 金鉴未磨天护宝:他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自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炉峰不动日烘烟:他的坚贞不屈就像一座不动的山峰
注释 1. 朱明洞:朱明,即朱红色的日出,象征光明和希望。洞,这里指洞穴或洞天福地。 2. 青山流水端明园:形容环境自然美好,青山绿水环绕着明亮宜人的园林。 3. 弄月吟风伊洛贤:弄月吟风,指赏月吟诗,享受自然之美。伊洛,古代地名,此处借指贤人之地。 4. 柱史是心春煦物:柱史,指古代的柱史官,负责记载历史。是心,意味着以诚心对待。春煦物,春天温暖万物生长。 5. 先生之道日行天:先生
春风朝暮采蘋花,涧水泠泠抱屋斜。 雨过琴书回手泽,月明猿鹤在山家。 名高入座孤踪远,恨人终天一念赊。 垦得溪田种兰玉,国香留取遍天涯。 注释: 1. 春风朝暮采蘋花:春天的早晨和晚上,我都在采集蘋花。 2. 涧水泠泠抱屋斜:山涧的水潺潺流动,仿佛抱住了屋子。 3. 雨过琴书回手泽:雨后,我拿起琴书,手沾满了雨水。 4. 月明猿鹤在山家:月光下,猿和鹤在山中栖息。 5. 名高入座孤踪远:名声很高
【注释】 达摩:指佛教禅宗大师达摩,传说他来中国后,面壁九年,坐石达磨。 石:这里用作人名。 擎(chénɡ):举起、支撑。 万山:指群山。 龙虎踞:形容山势雄壮如龙虎蹲踞。 浮杯:比喻天地像杯子一样漂浮在水面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的山水诗。首句用夸张手法写山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次句用拟人手法写山上的树木盘根错节,如同龙和虎盘踞着一样。第三句说天地好像浮在水上一样
【解析】 这是一首五律,写雨的景色和情态。首联写诗人冒雨而行,“苦”字点明作者心情。颔联写雨中所见之景:千嶂万山被雾气笼罩,淙淙的溪流声与雨声混成一片。颈联写雨中所感之情:春天的愁思在雨中更加浓重,午时的梦在雨中惊醒,令人心烦意乱。尾联写诗人的情怀:母亲远在家乡,只能在南方遥望,无法相见。 【答案】 注释 苦雨 ①朝雨不曾晴:朝暮之间,阴雨连绵,没有放晴的时候。②扁舟涉险行
江行 山水美清妍,江行霁色鲜。 楼台分两岸,岛屿共千川。 柳色青迎路,花光红到船。 何须听箫鼓,啼鸟即繁弦。 注释: - 江行:指在江边行走。 - 清妍:形容景色清美、秀丽。 - 霁色:晴朗的天空色彩。 - 楼台:古代建筑的楼阁和平台。 - 岛:小岛或沙洲。 - 青:颜色,此处指绿色。 - 迎:迎接。 - 花光:花朵的颜色,红色。 - 繁弦:多音弦乐器,比喻声音嘈杂。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飞来寺的所见所感。首句“尘踪何日定”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尘埃终将落定的感慨;次句“梵迹向飞来”则描绘了寺庙从远方飞来的壮观景象,象征着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句“细雨维舟访”,诗人通过探访细雨中的维舟,展现了寺庙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的美景。第四句“幽花对酒开”,则表现了寺庙内花开如醉、花香扑鼻的美丽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黄金布地日
陈正蒙,字穉周,是明代归善县人。他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考中进士,并担任福建归化县知县。陈正蒙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有着杰出政绩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官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位明代诗人: 1. 生平简介 - 出身背景:陈正蒙生于明代,具体年份不详,其家族背景不详。 - 学术成就:陈正蒙在万历四十年(1612)成为经魁,并在四年后的四十四年(1616)考取进士。 - 官场经历
伦以训,字彦式,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明代著名诗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其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文人的生活情感。 伦以训于正德八年(1513年)举人,十二年(1517年)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二名(榜眼)。这一显赫的成就显示了他在科举中的出色表现,为他后来的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这种学识与才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