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岭凌云泻碧川,先生风度故依然。
勋名史外孤踪远,文献江南万古先。
金鉴未磨天护宝,炉峰不动日烘烟。
堂堂庙宇江湖拜,欲写孤忠媚远天。
【注释】
谒张文献公祠:谒见张文献的祠堂。文献,即文天祥,南宋末抗元名臣。此指张文谦。
峻岭凌云泻碧川:高峻的山峰直插云霄,山下的碧绿江流奔腾而下。
勋名史外孤踪远:在历史的记载之外,他的勋业和名声已如遥远的孤鸿。
文献江南万古先:作为文献的传承者,他成为江南文化史上最早的奠基人。
金鉴未磨天护宝:他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自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炉峰不动日烘烟:他的坚贞不屈就像一座不动的山峰,即使被阳光照耀,烟雾缭绕也显得分外庄重。
堂堂庙宇江湖拜:他在江湖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尊崇和敬仰。
欲写孤忠媚远天:我想用笔墨来描绘他的忠诚和高尚,让他的精神永远流传在远方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拜访张文谦祠时所题写的。诗人通过对张文谦的赞颂,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忠诚。全诗意境高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展现了诗人崇高的人格魅力。
首句“峻岭凌云泻碧川”,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为下文铺垫了背景。接着,第二句“先生风度故依然”则将视角转向人文,赞颂张文谦的品格和风采。
第三句“勋名史外孤踪远”,表达了诗人对张文谦功勋卓著却不受历史记载的感慨。第四句“文献江南万古先”,则是对张文谦作为江南文化奠基人的高度评价。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张文谦的崇敬之情,又揭示了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张文谦的高洁品质。“金鉴未磨天护宝”比喻张文谦如同未经雕刻的宝石,自然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炉峰不动日烘烟”则形容其坚定不动摇的品格,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无论遭受何种磨难都岿然不动。
最后一句“堂堂庙宇江湖拜”,则表达了人们对张文谦崇高地位的认同和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张文谦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其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