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江西吉水人,字尔瞻,号南皋。
万历五年进士。
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
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
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
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
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
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
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
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
卒谥忠介。
有《愿学集》。
生卒年:1551-1624
明江西吉水人,字尔瞻,号南皋。
万历五年进士。
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
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
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
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
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
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
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
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
卒谥忠介。
有《愿学集》。
生卒年:1551-1624
山居杂兴 秋色横川度,终朝自掩扉。已便麋鹿性,不负芰荷衣。有酒山堪对,无官客到稀。愚公真类我,久息汉阴机。 注释 秋色横川度 秋天的景色横跨在河流两岸。 终朝自掩扉 整天都关上门窗。 已便麋鹿性 已经习惯于像麋鹿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不负芰荷衣 不辜负穿荷花衣服的日子。 有酒山堪对 有酒时可以在山中独自对饮。 无官客到稀 没有官员的客人来访。 愚公真类我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不禁岁月苦相侵,细雨开窗祗树林。 - “不禁岁月苦相侵”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侵蚀和压力,无法避免岁月的无情侵袭。 - “细雨开窗祗树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细雨润湿了窗棂,窗外是茂密的树林,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 2. 趺坐高随山石并,投踪潜拟海云深。 - “趺坐高随山石并”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盘腿坐在高高的石头上,仿佛与山石融为一体。 -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作者不详。以下是对每句的逐词释义和翻译,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1. 寂寂寥寥扬子居,悟来那用五车书。 - 寂寂寥寥:形容环境寂静、空旷。 - 扬子居:指扬雄的住所,这里可能借指诗人自己的居住地。 - 悟来那用五车书:意指不需要过多的学习就能领悟到知识。 2. 春凝池畔莲将茂,绿满窗前草不除。 - 春凝池畔:春天到来时,池水变得清澈,周围的景色也显得更加美丽。 - 莲将茂
【注释】: 奉简朱侍御座师 其三:奉,敬词;简,写诗、写信;朱侍御座,指朱姓的人当了太守,即座师。座师是古代对老师的一种尊称,这里泛指做官的老师。 曾持三尺驻江城,野鸟山花识姓名:曾,曾经;持,拿着;三尺,古代一尺约合今31厘米左右,这里指代笔;江城,指长江边的古城,这里借指家乡;野鸟山花识姓名,意思是野鸟和山花都能记住我的名字。 白鹭应同贞节白,青螺能及使君清:白鹭,一种水鸟;贞节白
禾川别大哥 驱驰万里旅魂惊,为别相看泪满缨。 去国谩怀乡土念,临歧更怆弟兄情。 书传绝域秋鸿远,梦入荒山夜月明。 归到文江春色好,逢人莫说二难名。 【注释】 禾川:地名,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境内。 “驱驰”句:意思是长途跋涉,旅途中感到十分疲劳。 “去国”句:意思是离开了祖国,思念故乡。 “书传”句:意思是书信传来时是秋天,而鸿雁已飞向远方。 “梦入”句:意思是梦中进入荒凉的高山之上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皓月”二句写诗人与友人离别后在东林寺的所见;“碧天澄霁色”二句写所见之景,“虚谷攒松桧,芳洲剩杜蘅”二句写诗人所感。全诗意境清新,情景相得益彰,是一首情韵悠远的小诗。 【答案】 皓月东林寺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东林寺(或:月亮高悬)。 来过恰二更 刚过二更时分(或:刚离开二更时分)。 碧天澄霁色 天空湛蓝,晴朗无云。 凉夜卷涛声 夜晚江水波涛阵阵涌起的声音。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第一句:“长拟求归竟未归,几逢佳节恋春晖。” 注释:长久以来我渴望回到家乡,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每逢佳节之时,我总是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中。 赏析:诗人描述了他长期想要回家却未能如愿,每到节日就沉浸在对美好春天的怀念之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第二句:“争传荆树庭前秀,忍看鹡鸰江上飞。” 注释:人们争相传颂着庭院前的荆树,但我却不忍心看到那些在江面上飞翔的鹡鸰。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不辞蹑屩远寻师,廿载襟怀始一披”,意思是不怕跋涉艰难,远寻座师朱鉴翁。“不辞”“远寻”表明了诗人对朱鉴翁的尊敬、仰慕和向往。“廿载”即二十几年,说明诗人与朱鉴翁师生相别的时间很长。“襟怀”是指胸怀、志向,这里代指诗人自己的抱负、理想。“披”是展开的意思。这两句说:不辞艰辛,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寻访座师朱鉴翁,二十多年来,我始终敞开胸怀,努力实现我的志向。
注释 1. 读书: 指读书、学习或研究学问。 2. 红尘玉案休相侵: 红尘,世俗;玉案,指书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红尘中(指世俗之中),不要干扰书案,即不要过分追求名利。 3. 为爱名山即道林: 名山,指著名的山;道林,道家的山林,比喻修行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热爱自然、追求精神境界而投身于道家的山林修行。 4. 残卷开题珠影遍: 残卷,指残缺不全的书籍。题目,指书名或文章名。珠影
【解析】 此诗为诗人奉简朱侍御(即朱放)的四首诗之一。诗中“桃花未识朝天急”一语暗藏了典故,是说朱放被贬后,诗人不知他是否已到朝廷,故有深意。 “北望齐东眼欲穿”,意思是望着北方,眼睛都快看穿了。这一句写诗人对朱放的思念之情。“其四”表明这是第四首诗。诗人用“眼欲穿”来表达自己对朱放的深切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牵挂与不舍。 “相传击壤独归田”,意思是传说中,一个人在打拍子
冯继科是明代的诗人。 冯继科,字斗山,番禺人。他是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的举人,曾担任福建建阳知县。关于他的诗歌创作,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资料表明他是否有诗集流传后世。然而,从他作为官员的身份来看,可以推测他在文学领域也有所涉猎和贡献。 尽管冯继科的诗歌并未留下详细的集子,但他在任职期间所负责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显示出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他的职责涵盖了大气、水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士尚,号斗南。 嘉靖八年进士。 授仁和知县,入为户科给事中。 丁忧后,知香山县,改南海,有政绩。 召为南京监察御史,劾中官鲍忠等,反为所诬,下狱,遣戍辽东三十年。 穆宗初召还,迁南京太仆卿,致仕。 有《辽阳稿》。 生卒年
黄印,字廷章,号宾莱,是明代著名的诗人。黄印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黄印生于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是新会人。他在明朝的政治生涯中曾官至广西梧州府同知。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丰富了明朝文学的宝库,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黄印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明江西吉水人,字尔瞻,号南皋。 万历五年进士。 同年,以疏论张居正夺情,得罪,廷杖戍贵州都匀卫。 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学有成。 居正死,召拜吏科给事中,以敢言称。 历官南京吏部员外郎,以母丧归。 家居讲学几三十年,名扬天下。 天启初还朝,进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 虽首进和衷之说,不为危言激论,仍为魏忠贤所忌。 以建首善书院讲学事,为魏党所攻,被迫辞归。 卒谥忠介。 有《愿学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