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英,原名刘英,明代诗人
刘英是明代的诗人。
字淑英,号东篱,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风格多样,题材涵盖广泛,既有描写自然风景的清新之作,也不乏反映人生感慨的忧思之篇。在文学史上,刘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淑英,原名刘英,明代诗人
刘英是明代的诗人。
字淑英,号东篱,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风格多样,题材涵盖广泛,既有描写自然风景的清新之作,也不乏反映人生感慨的忧思之篇。在文学史上,刘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注释】 有约来登湖上亭:约定一起登上湖上亭子。有约,即指与吴西畴约定的。 疏棂:疏朗的窗户。 东风草色鸥边绿:东风送来的草色,使湖边的鸥鸟都显得格外青翠。 落日山光鸟外青:夕阳映照下的山色,使远处飞鸟的影子也显得青色。 红袖舞来花欲笑:红衣女子舞动起来,好像花朵在微笑。 银罂倒尽客忘形:银制的酒杯倒空了,客人都忘了自己是谁了。 抱琴行乐吾侪事,莫待萧萧两鬓星:抱着琴弹奏着
同客过湖 山绕重湖寺绕山,天留图画在人寰。 路从乌柏林边转,船近王妃塔下湾。 岁月祇从华发改,烟波空付白鸥闲。 当歌不耐传觞促,独俯寒沙照醉颜。 注释: 1. 山绕重湖:指西湖被群山环抱。 2. 寺绕山:指的是西湖边的寺庙依山而建。 3. 天留图画:形容山水景色美丽如同一幅画。 4. 路从乌柏林边转:乌柏树生长在路边,因此被称为“乌柏林”。 5. 王妃塔下湾
上元十三夜 近喜元宵雪更晴,千门翠竹结高棚。 珠帘半卷将团月,玉指初调未合笙。 新放华灯连九陌,旧传金钥启重城。 少年结伴嬉游去,遮莫鸡声下五更。 注释: 1. 近喜元宵雪更晴:近来高兴地是元宵节时雪后的天气更加晴朗。 2. 千门翠竹结高棚:千门万户的竹子搭建起高大的棚子。 3. 珠帘半卷将团月:珠帘半卷,月光如盘。 4. 玉指初调未合笙:用玉制的手指刚刚调整过乐器(笙),尚未合奏。 5.
十四夜 诗句解释: 1. 灯光渐比夜来饶 - 描述了夜晚的灯光逐渐增多,与之前相比更显丰富。 2. 人海鱼龙混暮潮 - 比喻在人群中,像鱼和龙一样自由穿梭的人们在夜色中与潮水一同涌动。 3. 月照梅花青琐闼 - 月光照耀着梅花,其颜色如同青琐门一样鲜明。 4. 烟笼杨柳赤阑桥 - 烟雾笼罩着杨柳,其色彩与赤红色的栏杆桥梁交相辉映。 5. 钿车过去抛珠果 -
【注释】 同云漠漠护深斋,兴到从教漏点催。 寒色照人知霰集,疏花有喜傍灯开。 平生漫说诗千首,一饮还能酒百杯。 明日雪晴山满目,更开溪阁待君来。 【赏析】 《雪夜招文永嘉宗儒饮承宗儒和诗再答》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诗人与友人在大雪天一起饮酒赏雪,相互酬唱,并互勉要珍惜时光、及时行乐。全诗语言朴实而富有情味,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同云漠漠护深斋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第1句:"一派春深送管弦,九衢灯烛上薰天。" - 注释: 春天的气息浓郁,乐声伴随着灯火送至京城的大街小巷。 - 译文: 满城的春意和音乐一起飘扬,街道上的灯笼照亮了夜空。 - 第2句:"风回鳌背星球乱,云散鱼鳞璧月圆。" - 注释: 风吹动着巨大的鳌鱼背脊,使得星辰变得混乱;当乌云消散,月亮显得更加圆润明亮。 - 译文: 狂风搅动着鳌鱼的巨大背部
诗句翻译:寻僧重上宝峰楼,对景兴怀不自由。东海伤心诸老散,西湖回首十年游。 注释解释: - 寻僧重上宝峰楼:再次登临宝峰寺的僧人楼阁,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建筑的怀念和敬意。 - 对景兴怀不自由:面对自然美景时,诗人的心情显得有些矛盾和不自在,可能是因为内心的感慨或思绪纷乱。 - 东海伤心诸老散:这里的“东海”暗指古代著名的海,而“诸老散”可能指的是一些曾经聚集在此地的老友或文人
【注释】 载(zài)酒过湖:载着美酒去游湖。 寒食、清明:均指寒食节和清明节,这两个节日在古代都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次第来:依次到来。 紫苞红萼裹池台:形容桃花盛开时,花苞和花瓣包裹着池塘上的亭台。 东风:春风,这里指春天的暖风。似与人商量:像给人出主意。商量,商量,指商量开花的时间。 最好花教最后开:最美好的时候是花谢之后,因此说最好的花是开在最后。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
诗句原文: 六桥柳色翠迷津,画舫迟移送酒频。 醉眼不知三月暮,赏心又度一年春。 莺谐急管催歌板,燕蹴飞花堕舞裀。 年少莫将行乐误,坐中半是白头人。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诗一开篇即描绘了西湖边的美丽景色,"六桥柳色翠迷津",用色彩和动态描绘出春天里西湖边的美丽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 2. "画舫迟移送酒频",通过使用“迟”字和“频”字,展现了宴席上的热闹气氛,人们在船上载歌载舞
诗句释义 1 一天微雨送清明:清明节通常天气晴朗,此句提到“微雨”表示天气有些阴沉,可能是由于阴雨绵绵,使得清明时节的阳光显得不那么灿烂。 2. 岁岁逢春不快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晴朗天气的渴望。尽管春天每年都到来,但每年春天的开始,都似乎不是那么完美。可能意味着诗人在等待一个没有雨水或晴朗天气的春天。 3. 近水人家多养鸭: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靠近水体的地方
郑若庸,明代著名诗人,字中伯,号虚舟。他在诗坛上以其丰富的作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下面将详细介绍郑若庸的生平、成就及其在诗歌领域的贡献: 1. 生平简介 - 早年经历:郑若庸生于约公元一五三五年,字中伯,号虚舟,昆山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年十六时已为诸生。然而,因其任侠不羁的性格,被当时社会视为异类,多次受到社会的排斥。 - 生活变迁:虽然屡遭挫折,郑若庸并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