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修,原名刘介龄,明代诗人
刘介龄,字少修,别号鹤台。
南海人。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进士。
授长兴令,历官至苏州府同知,寻迁荆州府长史。
归后灌园赋诗,恰然自得,所为诗文自成一家。
明郭棐撰《粤大记》卷二○、清温汝能纂《粤东诗海》卷二九、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等有传。
生卒年:?-?
少修,原名刘介龄,明代诗人
刘介龄,字少修,别号鹤台。
南海人。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进士。
授长兴令,历官至苏州府同知,寻迁荆州府长史。
归后灌园赋诗,恰然自得,所为诗文自成一家。
明郭棐撰《粤大记》卷二○、清温汝能纂《粤东诗海》卷二九、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等有传。
生卒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红白紫菊 - 这一句诗描绘了菊花的多彩美丽。红、白、紫三种颜色的菊花,象征着秋天的色彩。 东篱金紫喜联芳,素锦添移白玉堂 - 这两句诗描述了菊花在东边的篱笆旁盛开,金黄色的菊花与紫色的菊花相映成趣,增添了秋天的色彩。白色的菊花如同白玉一样纯洁,而绿色的花丛又像是绣有素锦。 谩道秋容元冷淡,秾华丛里载寒香 -
注释: 红白紫菊:四种颜色的菊花。 金玉堂中:华丽的殿堂。 紫锦张:紫色的锦缎,比喻华贵艳丽。 东篱:陶渊明曾在东篱下采菊,因此以“东篱”指代陶渊明。 柴桑雅淡休论此:柴桑,即柴门,是陶渊明隐居的地方。雅淡,高雅恬淡。 富贵花开似洛阳:洛阳,古都城,这里用来形容富贵人家的繁华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秋兴八首》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描写红、白、紫三种颜色的菊花
【注释】 讲经台:佛教寺庙中为僧人说法的讲堂。 高台天畔白云关:意即佛寺建在高高的山巅上,云雾缭绕,仿佛是天边白云关上。 蹑磴凌虚:意即踩着石阶登上高处,凌空而立。 试一攀:意即姑且试着攀登一下。 寂寂:寂静无声的样子。 讲经人:僧人诵经说法。 清梵:佛教的法音。 落人间:指佛法普渡众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佛寺的壮丽景色和宁静气氛。首句“高台天畔白云关”以高耸入云
【注释】 僧舍依深竹:僧人的房屋建在深深的竹林中。 幽寻到竹间:悄悄地来到竹林深处。 清磬:寺院里用来报时的乐器,声音清脆悠扬。外:之外。 人世说谁闲:在人间谁能说我是闲散的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通过诗人对深山中的寺庙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态度。 首句“僧舍依深竹”,描绘出一幅宁静、清幽的画面。僧舍建在深深的竹林之中,与世隔绝,显得格外静谧
【注释】 梵钟:梵音,佛寺里的诵经声。磬:石制乐器,敲之发出清响。觉路:佛教语。指悟道之路。觉者所行的道路。虚明:空灵、清静。去住云无定,青山只自青:飘渺的白云,来去不定,青山却始终苍翠欲滴。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山中时所作。首句“梵钟清磬落”,以梵钟和清磬作衬,写出了山中的寂静。次句写自己悟道之后心境的变化。“觉路入虚明”,即“悟”也。“入虚明”就是“入虚空”、“入寂灭”
诗句释义 1 波罗道院:这可能是指位于某一特定地点的道教或佛教寺庙,"波罗"一词在这里可能是一个误用或者是一个特定的名字。 2. 三城遥望曙云东:描述了一个景象,站在高处眺望东方,天空中的云彩在日出时分显得格外壮丽。 3. 境入扶胥海日红:描述了进入某个地方后,眼前的景象如同被染上了红色。这里的"扶胥"可能是对一个地方的称呼,也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景点的名称。 4. 赤壁乍回孤鹤梦
【注释】 波罗:梵语,意为“清净”、“空”。道院:道教寺院。神仙洞壑:指神仙居住的山岩洞穴。倏忽:形容极短的时间。风雷变化:比喻事物变化迅速。龙: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呼风唤雨。役:驾驭。吹笙:吹奏笙管乐器。鹤:长寿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首句“神仙洞壑隐江城”描绘了神仙居住的山岩洞穴隐匿在江城的景色,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接下来
注释:红白紫的菊花 玉石一样美丽的花朵及时绽放,移来紫色的更加奇特。 石家锦障人争羡艳,不见东篱烂漫枝。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观赏红白紫色菊花的场景,赞美了它们的美丽和独特之处。首句“玉蕊金英开及时”形象地描绘了菊花在春天盛开的美景,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次句“移来紫艳更添奇”则表现了诗人对这种不同寻常的花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石家锦障人争羡艳
【注释】 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在杭州西。顾若溪:即顾况。司空徐龙湾:即徐凝(902—958),字龙湾,唐时诗人。太守:唐代州郡长官的别称。赋雪中红梅:指作诗。次二公韵:指和二公(即顾若溪、徐龙湾)同韵的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兼抒怀的七律。全诗写景状人,情景交融,以梅花为题,借梅花赞颂二公高洁的人品和高尚的情操。 “香影孤山句里闻,错因颜色怪东君。”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孤山上的梅花清香袅袅
怀南园五先生 中原文物回天地,洛社风流自古今。 遥忆南园五星聚,漫夸东晋七贤林。 阿谁大雅追唐律,遮莫希音有越吟。 此日浮邱论往事,尊前何必叹升沉。 注释:怀恋着在南园聚会的五位文人雅士,中原地区的文物文化回归了天地之间的本原,洛社(洛阳)地区的风土人情一直传承和流传至今。回想当年南园聚会时,我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汇聚在一起,谈论学问,畅谈古今。遥想那时南园聚会的情景,就像古代的五星聚齐一般
刘玘是明代诗人,字允璋,生于潮阳,是明成祖永乐十五年的解元。他不仅才华横溢,还因触犯权贵而放归,其诗歌创作丰富,且与其父风格相近。 刘玘的诗作展现了他温柔冲淡的风格,其中充满了爱君忧国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被提及的“温柔冲淡”,以及他在登临题咏中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关怀都得以体现。这些诗歌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欧大章是明代的诗人。 字经季,别署樵人。他是顺德人,也是欧大任的弟弟,人称大欧、小欧。作为明代诗人,他的作品展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在诗中,欧大章描绘了名山、古树、飞瀑等自然元素,以及猿啼、鹿鸣、春禽等动物,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情感和体验
滕毅是明朝的诗人。 滕毅,字仲弘,元末明初镇江人士。他在朱元璋征吴之际以儒士身份进入其幕府,后被任用为徐达的幕僚。在担任起居注期间,滕毅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和历史经验。后来,在洪武元年,他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并随后改任江西行省参政。这一职务上的经历使得滕毅有机会直接参与国家重要事务的管理。 滕毅不仅是一位官员,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中不乏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