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淳先,字含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乡试中取得了第一名,即拟元的成绩。
黎淳先不仅以诗名,还有《鞟言》、《澳州草》等作品流传于世。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写田园风光的,又有表达个人情感的,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艺术视野。黎淳先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质朴自然,深受后人的赞誉和喜爱。
黎淳先,字含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乡试中取得了第一名,即拟元的成绩。
黎淳先不仅以诗名,还有《鞟言》、《澳州草》等作品流传于世。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写田园风光的,又有表达个人情感的,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艺术视野。黎淳先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质朴自然,深受后人的赞誉和喜爱。
以下是对五首诗歌的逐句解读: 1. 《和仲儿见梦诗五首 其一》(黎淳先) - 诗句:向来曾梦杀江干,谁信联翩凤羽残。万里烟云觇岁月,一年人物改衣冠。 - 译文:曾经梦到在江边被杀的情景,谁能相信是凤凰的羽毛已经凋零?万里烟云见证了岁月变迁,一年之内人们改变了服饰。 -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梦境中的场景,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巨大变化。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哀叹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君家多宝树,吾社喜朋簪。 - 此句表明你的朋友家族中有很多珍贵的人才,而我所在的社会也因他们而感到喜悦。"宝树"比喻朋友如同参天大树,“朋簪”指同辈中的杰出人物。 2. 挟策登坛少,搴旗夺来还。 - 这里描述自己年轻时有志于科举之途,通过考试后取得功名并返回。"挟策"指手执文卷,"登坛"指参加考试,"搴旗"则意味着夺取荣誉或成功。 3. 东山推叔父,犹子羡奇男。 -
【注释】 湖海有畸人,幽栖违世俗:湖海之中有个奇才异士,隐居在深山之中,远离红尘。 上种岭头松,下采篱边菊:他在山上种植岭头松,在篱笆旁边采摘篱边菊。 托言以徜徉,老至忘龌龊:他借诗酒来排遣忧愁,等到年老时忘记了世间的烦恼和琐碎。 何当损大篇,锦绣被岩曲:何时能写出壮丽的文章,让文章像锦绣一样布满山间小路? 客至时披吟,敲金而戛玉:客人到来的时候,他一边吟诵,一边敲打着金玉乐器,发出悦耳的声音。
相逢行 人生无百年,动如参与商。 安得皓首人,常结少年场。 之子皆英妙,意气凌穷苍。 千仞万岧峣,睇览匪寻常。 青云生衿裙,白雪披囊箱。 剧吟兴愈发,飘然下大荒。 入门喜相见,论诗夜未央。 馔玉岂足贵,四壁有文章。 衰朽勿复道,眷此谊难忘。 注释: 1. 人生无百年:指人的生命有限,如同星星的寿命。 2. 动如参与商:比喻人的行为变化无常,如同天上参星与商星一样无法预测。 3. 安得皓首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除夜》。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第1句: “隔江梅柳换芳辰”,意味着春天到来,隔着江面的梅花与柳树都换上了新的面貌。芳辰指的是美好的时光或者佳节。 第2句: “两度愁肠老此身”,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这里,“愁肠”比喻人的内心忧愁和思念之情,“两度”表明这种情感已经多次反复,而“老此身”则说明这些忧虑已经深深影响到自己的身心。 第3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释义: - “修竹千竿自闭门,著书兼得避尘喧。”:形容作者的住所周围有成千上万的竹子,他可以在里面隐居,同时还能避免外界的喧嚣。 - “猎逢渭水周称尚,殿有灵光鲁独存。”:描述了作者在渭水边狩猎时,遇到了周朝的人物,而自己的宫殿中则有像鲁国那样的灵光存在。 - “四世丝纶瞻骑省,六朝杖履长兰荪。”:指的是家族四代都参与过治理国家的工作
冯外孙支孚自龙湾来省冯外孙:诗人的侄子,名不详。支孚,字不详。 自龙湾来省:从龙湾来拜访(诗人)。省,问候、访问。 别来三月非吴下:自从离开家乡已过了三个月。吴下,泛指江南一带。 访我茅茨自去年:来访我家(诗人)是从去年开始的。茅茨,茅屋。 台上风云看骏足:在高高的台上观看风云变换,就像骏马奔驰。 樽前言论藉蝉联:酒杯前谈论诗词歌赋,就像蝉联不断(即层层叠叠)。 心悬桑梓移轻棹:心中牵挂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写七夕之夜的所见所感。首联点题“七夕”和“观海楼”,颔联以“倍”字突出了诗人对牛郎织女悲剧命运的同情;颈联抒发了诗人自己孤独寂寞的感情;尾联写乞巧的传说已无传人,表达了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首联“此夕双星倍可怜,人间天上两茫然”。七夕之夜,天上的牛郎织女倍加可怜,而人间的男女也分外感到惆怅、迷茫。诗人用“双星”暗指牛郎织女
长孙自小喜好画马,一日在从祖载孺的案头看见一幅鞍马图,他以为这幅图画的是名驹汗血宝马,不禁赞叹不已。 曾道名驹汗血回,千金身价重登台。 而翁此日方悲失,稚子无心貌得来。 目下骊黄应莫辨,毫端变化若为开。 一时鞭弭俱随手,腾踏教看远驭才。 注释: 1. 长孙:指长孙无忌,唐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2. 从祖载孺:载孺是长孙无忌的堂侄,即从侄。 3. 曾道名驹汗血回:曾道(字仲将),唐代画家
秋夜简笥中往来诗札不无存亡之感焉 老去亲知见面稀,百年投赠意多违。 赫号漫漶多经蠹,银烛熹微字欲飞。 最忆园林仍白社,尝言子弟有乌衣。 几回读罢秋风过,两鬓萧疏带泪挥。 注释: 秋夜在竹箱里翻看过去的书信和诗稿,不免生出生死难料的感慨。 年岁已高,亲朋好友相见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因此对那些已经作古的朋友感到怀念。 这些书信虽然有些地方模糊不清,但经虫蛀后仍然可以辨认出一些文字。
罗周是明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涉及田园山水、忧国忧民等多个主题,体现了他的才情和深邃的情感。下面将详细探讨罗周的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 1. 生平简介 - 家族背景:罗周,字汝济,有砺轩集纮之子。 - 生卒年月:据记载,罗周生于明朝时期,卒于同一时期,具体年份不详。 2. 文学贡献 - 作品类型:罗周的诗歌内容丰富,包括田园山水诗、忧国忧民诗等多个体裁
卢渊是明代的诗人。 卢渊(1384年—1416年),字文洧,出生于明朝洪武年间江西新建县。他的生平经历了从太学生到兵部尚书的起伏变化,其诗歌作品也反映了这一生涯的起伏和心路历程。他曾任兵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因直言进谏而连累被罢黜。后在成祖即位时被重新召用,恢复了官职
黎淳先,字含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乡试中取得了第一名,即拟元的成绩。 黎淳先不仅以诗名,还有《鞟言》、《澳州草》等作品流传于世。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写田园风光的,又有表达个人情感的,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艺术视野。黎淳先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质朴自然,深受后人的赞誉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