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禅师即是比丘守一,为云门宗的七世传人。
他与米芾、苏轼均有交往,关系密切,苏曾有书称他为”秀才本觉寺一长老”,说明他的文章高深,学问很好,堪比秀才,仅从《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一文中,也可见他的文笔极佳。
生卒年:?-?
不二禅师即是比丘守一,为云门宗的七世传人。
他与米芾、苏轼均有交往,关系密切,苏曾有书称他为”秀才本觉寺一长老”,说明他的文章高深,学问很好,堪比秀才,仅从《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一文中,也可见他的文笔极佳。
生卒年:?-?
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 探析圆方之道,体悟禅宗真谛 1. 天竺辩才法师 - 智者教传四十年,学者如归 - 四方风靡 - 晦者明,聪者通大小之机 2. 隐士追求 - 不居其功,不宿于名 - 辞交游,去弟子而求于寂寞之滨 3. 米芾书《方圆庵记》 - 行书,17行,共750余字 - 原石已佚,宋代和明代均有翻刻 4. 慧日峰守一 - 元丰癸亥四月九日 - 以法性之圆,事相之方 5.
南朝梁河东解人,字文畅。 柳世隆子。 少好学,工诗,善尺牍。 又从嵇元荣、羊盖学琴,穷其妙。 初为齐竟陵王法曹行参军。 梁武帝时累官左民尚书、广州刺史、吴兴太守。 为政清静,民吏怀之。 又精医术,善弈棋,奉命品定棋谱,评其优劣。 有《清调论》、《卜杖龟经》。 生卒年
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著名诗人、文学家,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 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 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 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公元1779年)举人,官授知县。 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极好
汤式,元末明初散曲家、戏剧家。 字舜民,号菊庄。 象山(今属浙江)人。 曾为本县县吏,不得志,落魄江湖。 入明,流寓北方,明成祖朱棣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年间常得恩赏。 汤式的作品以曲录史,思想内容丰厚,极大地开拓了散曲文学的题材范围。 他的散曲反映了朝代的更替和百姓的疾苦,进而总结历史、感叹人生;描述了元朝灭亡时候的衰残景象,同时传达出对新王朝的期盼;而他以散曲体裁表达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