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均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王国均(1836-1899)字颂平,武进(今属常州市区)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担任过知县、儒学教授等官职,并在中法战争期间上条陈万言,为两江总督曾国荃提供建议。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作《客旋草》和《春暮重游大明湖感赋》等作品当中,其中《春暮重游大明湖感赋》更是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王国均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王国均(1836-1899)字颂平,武进(今属常州市区)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担任过知县、儒学教授等官职,并在中法战争期间上条陈万言,为两江总督曾国荃提供建议。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作《客旋草》和《春暮重游大明湖感赋》等作品当中,其中《春暮重游大明湖感赋》更是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解析】 “重游大明湖”“感赋”是题目,第一句交代了题意,即作者重游大明湖后,感慨万千。第二三两句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春天的暮色中,我又来到了大明湖边,看到晏公台高耸入云,心胸为之开阔。我自信自己与名利无关,来此游玩是为了观赏那盛开的菜花。 【答案】 重游大明湖(重游:再次游览、重访)。 译文: 在春天的暮色中,我又来到了大明湖边,看到晏公台高耸入云,心胸为之开阔。我自信自己与名利无关
归家即事有作 历历曾游地,平陵十五春。 酒降三岛客,诗醒九泉人。 访友不愁懒,看山岂救贫。 征衣羞自检,无计浣轻尘。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一句“历历曾游地”指的是诗人曾经游览过的地方,第二句“平陵十五春”则是指这些地方已经过去了十五年。接下来四句则是对这十五年来的生活进行描述和反思。其中“酒降三岛客”指的是诗人在旅途中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都是来自三岛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归家所见之景和所感之事。 “况经兵燹后,城郭似岩阿。”开篇点明题旨,说明作者的家已遭兵燹,故作此诗以抒发自己的心情。“况”是况且;“经”,经历;“岩阿”,山石险要的地方。 “仆隶峥嵘起,亲朋患难多。”诗人从家门望出去,只见仆隶众多,而且个个显得精神抖擞;而家中亲友却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有苦难言。“仆隶”指仆人;“峥嵘”,指人精神振奋的样子;“患难多”,指遭受灾难的人很多。
归家即事有作 初遂还家愿,依然感索居。 怀人时觅句,待雁偶缄书。 性拙儿童怪,年荒故旧疏。 联床诸弟在,相伴作樵渔。 注释: 1. 初遂还家愿:开始时我的愿望就是回到家中。 2. 依然感索居:然而现在却仍然感到被流放的生活(索居)。 3. 怀人:思念亲人。 4. 时觅句:时常寻找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 待雁偶缄书:等待鸿雁的到来,偶尔寄一封信给远方的亲人。 6. 性拙儿童怪
王国均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王国均(1836-1899)字颂平,武进(今属常州市区)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担任过知县、儒学教授等官职,并在中法战争期间上条陈万言,为两江总督曾国荃提供建议。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作《客旋草》和《春暮重游大明湖感赋》等作品当中,其中《春暮重游大明湖感赋》更是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王汝金是清代诗人,以《味谏果斋诗集》留名于世。 王汝金字砺卿,号醉墨,是清朝的一位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味谏果斋诗集》是他的代表作品集。王汝金的一生经历了从监生到官员的转变,他曾担任掘港场盐大使的官职。《味谏果斋诗集》中不仅蕴含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喜爱,还表达了他深沉的情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清直隶沧州人,字子彬,回族。 少时为盗,出没燕豫秦陇间,称“大刀王五”。 后为镖师,在北京设源顺镖局。 喜与名流文人交往。 谭嗣同、杨圻(云史)皆与为友。 嗣同被捕,传正谊曾谋劫之出狱,未能实现。 八国联军之役中,为德兵所杀。 生卒年
王国均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王国均(1836-1899)字颂平,武进(今属常州市区)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担任过知县、儒学教授等官职,并在中法战争期间上条陈万言,为两江总督曾国荃提供建议。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作《客旋草》和《春暮重游大明湖感赋》等作品当中,其中《春暮重游大明湖感赋》更是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