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除,原名王宗炎,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55,卒于公元1826或1825
王宗炎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藏书家。以下是关于王宗炎的介绍:
- 生平简介
- 出生年月:王宗炎生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卒于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6年)。
- 籍贯与字号:他本名王琰,后来改名为王宗炎,字以除,号谷塍,晚号晚闻居士。
- 教育经历:王宗炎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在杭州紫阳书院教授多年,被誉为“东南硕师”。
- 政治生涯
- 进士身份:王宗炎于乾隆四十五年中进士,这是其一生中的重要成就之一。
- 知县职位:他的仕途较为平顺,曾任知县等官职,但因其性情恬淡,不愿涉足官场。
- 文学成就
- 著述丰富:王宗炎的文集《晚闻居士遗集》收录了多篇诗文,展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卓越才华。
- 作品风格:他的诗文精于义理,且内容涉及广泛,达于事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文化贡献
- 建筑遗产:王宗炎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在文化上也有所建树,他筑有十万卷楼,成为藏书文化的典范。
- 影响传承:其诗文和藏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来源。
- 个人生活
- 性格特征:王宗炎的性格被描述为淡于仕途,好学不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视。
- 生活环境:作为浙江萧山人,王宗炎在其故乡的生活环境对他的创作可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家族背景
- 家族成员:王宗炎出身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家庭,这在他的作品中或许也有所体现。
- 地域特色:生活在清代的杭州,这个城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王宗炎的文学作品。
王宗炎的一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和传承,无论是在科举考试、官场生涯还是文学创作上,他都展现了自己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作品不仅是他个人情感和智慧的体现,也是清朝晚期文化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