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绍恩是明代的诗人。
汤绍恩(1499-1556)是明朝四川安岳人,字汝承。他是一位杰出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位有深厚文学造诣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登白兆山有感》,充分展现了其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国家民生的关心。这首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而且体现了汤绍恩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汤绍恩是明代的诗人。
汤绍恩(1499-1556)是明朝四川安岳人,字汝承。他是一位杰出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位有深厚文学造诣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登白兆山有感》,充分展现了其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国家民生的关心。这首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而且体现了汤绍恩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诗句释义 1 地僻青林蔼:描述的是白兆山地势偏僻,周围树木茂密。"蔼"意为和煦、温暖。 2. 天开白兆雄:形容白兆山高耸入云,雄伟壮丽,给人以壮观之感。"白兆"指白兆山,"雄"形容词,强调其高大威猛。 3. 一江来汉外:指的是从汉水发源的河流流经白兆山,流入远处的汉水之外。"汉外"指汉水的外围地区。 4. 万象落空中:万物都仿佛在天空中自由下落,形象地描绘了白兆山周围的广阔景象。 5.
注释: 1. 萧寺暂徘徊:萧寺,即金泉寺。萧寺是作者暂时停留的地方。 2. 城中车马催:城中,指城市中。车马声催促着人们匆匆忙忙地赶路。 3. 参差多古木:参差,参差不齐。古木,指的是古老的树木。 4. 曲折有崇台:曲折,蜿蜒曲折。崇台,高高的台层建筑。 5. 门迥藤萝出:门,指寺庙的门。迥,远。藤萝,是指缠绕在门上的藤蔓。 6. 堂虚云雾开:堂,指寺庙的大厅。虚,空旷。云雾,是指云雾缭绕的景象
马太守庙 澄湖事业更何如,镜水清吟恨有余。 埋玉不随苌血化,功利岂与岘碑殊。 精英曾扦东方业,伟绩无惭太史书。 千古名祠当道左,往来谁不一嗟吁。 注释: - 澄湖事业更何如:比喻马太守的功绩和影响,比澄湖还要清澈透明。 - 镜水清吟恨有余:形容马太守的诗才高超,如同镜子一样清澈透明,但诗歌中的哀愁之情仍然难以表达尽致。 - 埋玉不随苌血化:比喻马太守的忠诚和高尚品质不会被遗忘
汤绍恩是明代的诗人。 汤绍恩(1499-1556)是明朝四川安岳人,字汝承。他是一位杰出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位有深厚文学造诣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登白兆山有感》,充分展现了其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国家民生的关心。这首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而且体现了汤绍恩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字虔礼,自称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汉及三国时富阳属吴郡),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历任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陈子昂为他撰写墓誌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 说他很有才华,并有大志,但生平不得意。 因暴病于洛阳植业里客舍去世。 孙过庭胸怀大志,博雅好古,擅书法,工楷、行,尤长于草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笔法坚劲精熟,直逼二王
宋郑州人,徙居信州玉山,字昌父,号章泉。 赵旸孙。 以荫入仕。 为太和主簿,以诗受知于杨万里。 调辰州司理参军,为辨冤狱与郡守力争,因罢。 理宗即位,以为太社令、直秘阁召,皆辞不拜。 诏予祠,依前直秘阁致仕。 初受学于刘清之,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 喜作诗,与周必大唱酬颇多。 卒谥文节。 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