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李贻德字天彝,号次白,浙江嘉兴人。他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享年五十岁。
李贻德少工韵语,擅长治经,尤其是《诗经》。他不仅精于诗赋,也精通史学,著有多种著作,包括《春秋左氏解贾服注辑述》等。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在其他学术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清代诗人李贻德字天彝,号次白,浙江嘉兴人。他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享年五十岁。
李贻德少工韵语,擅长治经,尤其是《诗经》。他不仅精于诗赋,也精通史学,著有多种著作,包括《春秋左氏解贾服注辑述》等。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在其他学术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孙渊如夫子五亩园落成恭赋其二 半为怡情半著书,地营五亩尽便余。 会昌草木平泉记,独乐园林涑水居。 人立软风晴槛外,春归新柳早莺初。 参衙时有鸣驺过,应羡筠离一面疏。 问奇人喜近烟萝,畅好清时载酒过。 两汉师承经术重,六朝觞咏寓贤多。 听来谈圃编延世,指到传镫仰释迦。 多感师门怜立雪,入园先许醉颜酡。 注释: - 半为怡情半著书:一半是为了怡情,一半是为了著述。 - 地营五亩尽便余:土地被占用了
诗句释义: 吴思亭焦山鼎铭拓本书后 竹翁嗜古如菖芰,剖析奇字秋毫精。 销金祸比爇书烈,余怒犹欲屏秦嬴。 吾乡文献久阒寂,八万卷散留孤亭。 流传手泽入君手,宝之何啻千琼莹。 籀文墨妙两奇绝,展对恰喜冬曦晴。 后尘欲步愧未肖,巨制益服华阳铭。 注释: 1. 吴思亭焦山鼎铭拓本书后:在吴思亭的焦山鼎铭拓本书的后面。吴思亭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鼎铭拓本被认为是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 2. 竹翁嗜古如菖芰
【注释】 垣:院墙。 青眼:古代文人以黑眼珠为尊,称对方为“青眼”,表示敬重。这里指侄儿的容貌。不羁(jī):不受约束。骏马:健壮的马。才冠大宗支:才能胜过家族中的其他子弟。 天教:天意要这样。丧(sàng)白眉:指丧亡或去世。 药苓:中药名,即黄连,古人认为它能治百病。多病:久病。母:母亲。襁褓(qiānbǎo):婴儿用布帛裹身,代指婴儿。币:礼物。旬:十日。素旗:白色的纸做的旗子
诗句:脱却朝衫早杜门,《白华》志洁乐晨昏。 译文:我脱下官服早早闭门不出,内心追求《白华》所倡导的纯洁和快乐。 注释:朝衫,指官员的服饰,这里用来比喻官场的束缚。杜门,闭门不出,形容远离尘世喧嚣。白华,这里指的是儒家经典《白华》,是古代儒家对君子品德的一种描述,强调其纯洁无暇。志洁乐晨昏,表示内心追求高尚的道德,享受早晨的清新与黄昏的宁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官场中抽离,回归自然
吴思亭焦山鼎铭拓本书后今年二月扬江舲,烟中瞥见焦山青。 鹅毛风利那得泊,枯木堂远心洄潆。 夙闻周鼎不可见,仰首徒叹山岭嵤。 延陵季子性爱古,忽示旧拓神为惊。 司徒南仲名最著,出车常武功恢闳。 毛公知人贵论世,文宣两属非调停。 郑君据前以定后,谓此不与共和盟。 后生疑信敢抉择,古今未必无同名。 方叔召虎相先后,人表叙次如例星。 王格周庙岂西伯,证以此鼎疑益明。 可知名同代则异,此鼎当自中兴成。
【注释】郑玄(127年-193年),东汉经学家、训诂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 【赏析】《五亩园》是郑玄为友人孙渊如的五亩园作的序文,此诗即题中之“赋”也,言五亩园落成,作者为之赋诗。首联写郑公久居治城,知交遍天下,而独钟情于五亩园。颔联描写园景之美,以沼水环绕三面曲径,五松掩映半庭阴凉来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五亩园的赞美之情。颈联写诗人在园中的活动,倚阑欣赏花地,散衣寻种树方
【注释】 哭垣侄:哭悼侄子的诗。 汝约吴阊去:汝,你。约,约定。吴闾(li),地名,这里指苏州。 春来返故关:春天到来时,返回故乡的旧关。 离樽成永诀:离别时,酒樽已成永远的分别。樽,酒杯。 衰柳忍重攀:柳树已衰败了,不忍心再去攀登它。重攀,再次攀登。攀,攀登。 流水入何处:不知流水流入何处? 荒园鸟独还:在荒园中,只有一只鸟儿独自归来。独,只,单独。还,归来。 闺中前夜月,犹是望刀环:闺房中
【注释】 哭垣侄:为儿子哭泣,因思念儿子而伤心落泪。垣侄:作者的儿子。 舟来迎尔妇:你乘坐的船来了,是来接娶你的妻子的吗? 讵料肉先寒:没想到你的肉已经冰凉了,指妻子离世。讵:同“顾”,岂; 生死登时隔,夫妻执手难:生和死的间隔,难以相见,夫妻二人相拥而泣,却无法相认,执手:握手。 承祧(tiao)才一月,归路又孤棺:刚过一个月,就要回乡去,但是妻子已经去世,只能带着空棺回去。 吾道南行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琰的作品,全诗如下: 汝父津门丧,滁江汝叔亡。 一门多客死,两榇寄僧房。 寒月初三日,悲风十二郎。 藕花溪上路,人去倍荒凉。 注释 - 汝父津门丧:指你的父亲在津门(今天津市)去世。 - 滁江汝叔亡:指你的叔叔也在滁江(今安徽滁州市)去世。 - 一门多客死:指你家族中有很多人去世。 - 两榇寄僧房:指你的两位叔叔的遗体被存放在僧房里。 - 寒月初三日
清代诗人李葂,字啸村,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在清朝文人中颇具影响力。下面将深入探讨李葂的生平、成就及其作品风格: 1. 生平简介 - 出生与成长环境:李葂生于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其家族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他出生于临川荣山,这是一个具有理学传统的地方。 - 文学才华:李葂自幼聪颖,过目成诵,表现出了非凡的记忆力和学习潜力。这样的才华为他日后的文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文学成就
清代诗人李自郁是清顺治辛丑年进士,字文叔。以下是关于李自郁的详细介绍: 1. 人物生平 - 基本信息:李自郁,字文叔,松滋人。他于清朝顺治辛丑年(1661年)中进士,成为了一名有功名的文人。 - 文学造诣:李自郁的诗歌多抒情、志向、抱负、自勉之作,体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2. 主要作品 - 《桃花源记》:这首桃花源诗描绘了桃花源中的仙境生活与现实的对比
清代诗人李贻德字天彝,号次白,浙江嘉兴人。他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享年五十岁。 李贻德少工韵语,擅长治经,尤其是《诗经》。他不仅精于诗赋,也精通史学,著有多种著作,包括《春秋左氏解贾服注辑述》等。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在其他学术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