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吉,原名姚益敬,清代诗人
姚益敬是清代著名的女诗人,字元吉,为归安(今湖州)人。
姚益敬的诗歌创作体现了清初女性文学创作的成就。她不仅在男性主导的古代文人圈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还通过其作品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她的诗作《夏日戏作莲庄图》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
元吉,原名姚益敬,清代诗人
姚益敬是清代著名的女诗人,字元吉,为归安(今湖州)人。
姚益敬的诗歌创作体现了清初女性文学创作的成就。她不仅在男性主导的古代文人圈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还通过其作品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她的诗作《夏日戏作莲庄图》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
【注释】 上苑:即上林苑,汉时皇家园林。 醉欹:醉态歪斜。乌帽:古代官员的黑色帽子,因以黑纱为帽边,故称。飏鞭丝:扬起马鞭。 马蹄疾处:马行快时。红将遍:指红花满枝,形容春意盎然。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绣琼林醉归图》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骑马归来的情景,是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 首句“上苑花开烂漫枝”,写的是春色满园。上苑,是指京城里的禁苑,也就是皇家园林。在春天到来的时候
春日病中对落花戏成的诗意赏析 解析清代诗人姚益敬《春日病中对落花戏成》诗句与意境 1. 诗词原文 檐外东风春日斜,纷纷红紫堕窗纱。 萧斋不是维摩室,天女何因为散花。 2. 译文 春风从屋外吹来,阳光斜照,窗外的桃花、李花等纷纷落下,落在窗纱上。 我所在的书房并不像传说中的维摩室,为何有仙女在这里散花呢? 3. 注释 - 檐外:屋檐外面。 - 东风:春风。 - 春日斜:春天的阳光斜射。 -
【注释】 客中:在外地做官。值夜:夜间值勤值班。小窗:指窗户小。雨过:雨水已停。动吟情:触动了诗人的诗兴,激起了作者的写作欲望,于是提笔挥洒,抒发情怀。乡思:对家乡的怀念。欺人:使别人受到蒙蔽。睡未宁:不能安眠,睡不安稳。剪烛拥衾:用蜡烛照明,抱着被子。剪烛:把蜡烛放在一边,只取光来照明。拥衾:抱着被子,指取暖,或指睡觉时盖着被子取暖。闲坐久:坐了很久。冷风:寒冷的风气。月堕围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全句,抓住关键词分析,最后组织答案,注意字数要求。 本题的关键词是“幽斋”、“草木醒枯槁”、“新月竹间明”,“凉风池上好”,“闲吟忘溽暑”,“静话开怀抱”。“岂必白旃檀”等。 译文: 在幽静的书房,一场大雨过后,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草木苏醒,枯黄的树叶都恢复了往日的绿意。
【注释】 愁寂深闺岁向阑:忧愁的寂寞,深深的闺房。 绣床坐对一镫残:坐在绣床上,对着一盏灯已经快要熄灭了。 频添彩线知宵永:频频地添上彩色的线,因为知道黑夜很长。 渐涩金针觉指寒:用针逐渐感觉到手指变冷。 楚楚花枝香满袖:美丽的花朵和枝条香气充满衣袖。 娟娟霜月正当栏:明亮的月光洒在栏杆上。 几回饮罢还相谓:几次喝过酒后互相交谈。 昼短工夫促较难:白天时间过得很快,做针活很难。 【赏析】
这首诗是除夕之夜,作者在椒盘中摆下佳肴,欣赏完诗词后,发现夜晚尚长,窗外的蜡烛已经点燃。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除夕之夜的美丽景象。 译文: 除夕之际,椒盘已进献完毕,夜幕依旧漫长,小酌之后,我欣赏着诗词,感受着物华天宝的繁华。不要说冬天寒冷,春天还未到来,近窗的两枝烛火已经燃烧得如花般美丽。 注释: - 除夕:中国传统节日,指农历年最后一天,即春节。 - 椒盘:古代用于祭祀或宴会的果盘
岁暮大雪书怀 富家无俭岁,贫年少丰年。 何用徵先兆,吾心只泰然。 注释: - 富家无俭岁:指富贵人家不注重节约,挥霍度日。 - 贫年少丰年:指贫穷人家在丰收时反而更显清苦。 - 何用徵先兆: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的迹象呢?徵是古代用来测天象的仪器,这里比喻为征兆或预兆。 - 吾心只泰然:我的内心却很平静,不受外界影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看法。他认为无论贫富贵贱
【注释】 人家:指农家。藕花:莲蓬中的莲花,是荷花的幼芽,夏季开花。枕水:临水而居。窗开:窗户打开。面面风:阵阵微风吹来时的感觉。日暮:天色将晚。轻雷:初起的雷声。递前浦:传送到前面的地方(即前面)的岸边。冷香:雨后荷花散发的清香。帘栊:帘子和窗户。栊:门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夏日里一个农家临水而居的情景。 首句“人家多在藕花中”,点明地点,说明农家临水而居,以荷花为邻
注释:我独自坐着,感觉夜已经很深了,萧瑟的风从竹丛中吹来。 残雪的余意似乎到了这熄灭了火把的灯笼前,半边窗户时明时暗。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兀坐觉宵沈”,交代了自己独自一人在室内静坐沉思的情景。第二句,诗人由静坐而产生联想。风吹竹叶,发出萧瑟之声,仿佛是秋声入耳,令人感到一种凄清、孤寂之感。第三句,诗人由秋风和残灯联想到冬天的景象。残雪余味似乎飘到了灯笼前,灯笼因残烛而显得昏暗不明
注释: 上苑:皇家园林。花开烂漫枝:满枝的花朵盛开。醉欹:醉后歪斜不整的样子。乌帽:黑色的帽子。扬鞭丝:扬起马鞭上的长绳。马蹄疾处红将遍:马蹄飞驰之处,红花便被踏得遍地都是。写出春风得意时:表现出春天到来时的得意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并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诗。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首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上苑春景图;三
侯康是清代广东番禺人,字君谟,原名廷楷。他于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人,并因其对南北朝诸史所载文章的酷爱和为文风格,深受两广总督阮元赏识。他的一生充满了文学成就与学术追求。 侯康在经学方面造诣颇深,尤以礼制见长。他的《后汉书补注续》、《三国志补注》等作品,展示了他在历史文献研究上的成果。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他的学识,也为后来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侯康的诗歌创作同样引人注目
金棨,字戟门,号素中,是清代的一位诗人。金棨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曾在泰安担任知府,并参与重修三贤祠和泰山志的编纂工作。 金棨生于明末清初,安徽休宁人,他的生平事迹与清朝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紧密相连。作为一位官员,金棨不仅在泰安任职期间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还积极参与到《泰山志》的编撰中。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也展现了金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他倾慕泰山之胜迹